八一情怀

八一情怀

您的位置: 首页 > 八一情怀

周根保:信仰的力量——南昌起义及八一精神研究启示(组图)

来源: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日期:2022-07-30

作者:周根保

 

     从2002年退休至今,近二十年中,我主要从事研究和宣传八一南昌起义。

    我开始走上研究八一起义及八一精神之路,源于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2002年9月,我从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岗位卸任,应邀参加八一广场改造领导工作,专门负责对八一起义及八一精神的研究。

    二是2010年7月,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成立,我出任执行会长。

    二十年过去了,我在南昌起义和八一精神研究中,做了哪些工作,得到了什么启示呢?现在此作一简要汇报。

    一、埋头读了不少南昌起义的书,使我领略了八一起义前辈崇高革命风范

周根保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陈辉林摄)

    人们读书有两个习惯,一种是翻开这一页,硬着头皮翻开下一页;另一种是读完这一页,急着翻开下一页。

    我是属于“硬着头皮”这一种的。

    我从二十年的阅读中,首先感悟到的是——

    真正读懂八一起义,毛泽东是第一人。

    他坚持在军旗图案中加上“八一”二字和对“八一”建军节的肯定,揭示了“八一”在毛泽东心目中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二十年来,我通过反复阅读南昌起义亲历者的许多回忆文章;

    认真学习了党史、军史专家们撰写的关于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的作品。

    逐步领略了八一前辈崇高风范和奋斗精神,知道了许多八一枪声后面鲜办人知的故事。

    例如,刘伯承在1928年在莫斯科写的《南昌暴动始末记》,是我打开南昌起义之谜的一把金钥匙;

    再如,朱德发表的关于南昌起义的回忆,是我解读南昌起义的基本教科书;

    其次,后来走向反面的张国焘写的《我的回忆》、朱其华在1933年发表的《1927年底回忆》等书,对我了解真实的南昌起义,也有一定启发。

    尤其是,南昌起义研究先行者、被毛泽东题词为“光明磊落”的张侠,1984年写的《南昌起义研究》一书,对正本清源,全面客观评价南昌起义,对我帮助极大。

    我还“读”了一些手抄稿本:

    有一天,一个老太太跑到研究会,给我送来不少关于八一起义的资料,有的是当年八一起义参加者写的征文的手稿。

    原八一馆馆长徐巍,他一生六十年,负责收集整理南昌起义的史料,记录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八一馆时的讲话。我从他那里听到不少书上看不到、在别人那里听不到的八一故事。

    特别是近几年,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军90周年的重要讲话,更深切感受到: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大历史的角度,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阐述了南昌起义的非凡意义,令人醍醐灌顶,为我们研究南昌起义及八一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晃二十来年过去了,南昌起义史料的阅读,使我深刻感悟到:

    八一起义,是八一前辈们坚守理想,忠诚信仰的一部无言大书。

    阅读这部大书,不仅对八一起义前辈腾生敬意,更是一次信仰的洗礼,斗志的激励,动力的催生。

    同时,也是我二十年,坚持走在八一起义研究路上,力量的源泉。

    论从史出,我从阅读南昌起义这部大书中,深刻理解了八一起义——

    “功在第一枪,功在上井冈,功在铸军魂”的独特的历史功勋。

    二、学以致用,编著了一些南昌起义的书,开始初步领悟了八一精神的内涵

周根保在主题活动上演讲(陈辉林摄)

    时至今天,我已编著了十来本关于南昌起义的书稿。

    但正式出版只有两本:

    一本《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是2015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名义发表;

    另一本《南昌起义史料札记》,是2022年2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2021年编著的《关于南昌起义,我们应该知道的》书稿,是我多年研究八一起义的成果。今年3月,已送中共江西省委党史办审读。他们认为:

    本书“以独特视角、翔实史料和较高的政治站位,记述了南昌起义不为人民共知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真相,颂扬了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精神和革命风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艰辛历程。

    经审核,我们认为,该书稿政治导向正确,重大史实准确,且兼具政治性、学术性,修改后(具体修改意见见花脸稿)可以交付出版。”

    前不久,已交相关出版社修改、报备。

    其他几本书,均以“内部交流,免费赠送”形式问世……

    我知道,我编著的这些书,读者可能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我自己;

    另一个是编辑。

    如果有第三、第四……或者更多,将是对我极大鼓舞……

    二十年来,我为什么要“不屈不挠”,坚持做这件“力所难及”的事呢?

    一是研究会同仁的鼓励;

    二是一个老退役军人、老党员发挥余热的自励;

    三是受八一起义英雄事迹的感动。

    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在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赶尽杀绝”,中国革命“命悬一线”危急关头,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党,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为什么在共产国际、中央代表张国焘反对的情况下,能坚定地作出“还是干”的起义决策?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长刘伯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长、北伐名将叶挺等一批高级将领,在共产党的指示面前,为什么能毅然抛弃优越生活条件,不受高官金钱的诱惑,义无反顾地参加南昌起义?

    特别是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败后,朱德、陈毅,为什么能力挽狂澜,率领起义军余部走上井冈山?

    更令人费解的,在近半年西进转战中,八百余名起义军将士,在几万敌人的围剿中,能够——

    红旗不倒?

    火种不灭?

    队伍不散?

    ……

    这一个个凝重问号的追寻,就是笔者二十年探索的重点。

    何谓信仰的力量?

    笔者在编著十余本南昌起义书稿的过程中,一段闪光的话,跃然于纸上:

    南昌起义的壮举,是以周恩来为首的起义将士,“听党指挥,坚定信念,敢为人先,英勇无畏,不屈不挠,为民奋斗”伟大八一精神的生动注释。

    信仰的力量,在这里熠熠生辉!

    通过编著这些八一起义的书稿,使我深深懂得,要让八一精神永放光芒——

    必须高扬坚定信仰的旗帜;
    必须铸牢听党指挥的基石;
    必须发扬敢为人先的闯劲;
    必须弘扬英勇无畏的气概;
    必须保持百折不挠的毅力;
    必须永葆为民奋斗的情怀。

    我军建军95年的伟大实践,就是鲜明的例证。

    三、二十年的研究留有遗憾,深感未来任重道远

周根保宣讲“信仰的力量”(危春勇摄)

    通过对八一南昌起义历史的研究,收获和感触甚多,也感到在八一起义和八一精神的研究、表现和宣传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在不少传媒、影视及文学作品中,对南昌起义的历史,还有不少被误读的地方……

    我曾在《军魂永驻》一书中写道:
    南昌起义的地位,不容贬低;
    南昌起义的故事,不应讲错;
    南昌起义的精神,不能淡忘。

    这是我们在八一起义及八一精神宣传中,应该牢牢把握的重点。

    二是在英雄城南昌,应着力打造出更有影响力的“八一特色品牌”。

    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为了强化八一宣传效果,应着力塑造八一育人品牌,八一文化品牌,八一城市品牌……

    通过品牌的打造,才能给世人以震撼,才能聚集社会各界力量,才能奏响我们时代的壮歌——永远的八一精神。

  八一南昌起义历史及其精神研究和宣传,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可谓是任重道远……

    毛泽东同志曾在1967年7月26日说:“南昌起义,是全国性的,是大政治”,“秋收起义是地区性的……还有许多起义都是地方性的,与‘八一’不一样……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国民党打响的第一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第6卷,2013年版,第106页。]]

    故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八一精神,还是建军精神,主体都应该是八一起义。

    最后,我想起混沌学术中“蝴蝶效应”中的一些话,尽管笔者人微言轻,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像一块小小的石头,投向一块平静的水面,激起一点点浪花……

    (作者系原南昌市委常委、原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原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原江西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副会长。)

Copyright 2011-2019 by www.nc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地址:南昌八一大道418号电话:0791-86239870
联系及投稿电子邮箱:luntan81@163.com赣ICP备19000874号-1 技术支持 格网科技 浏览量:554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