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情怀

八一情怀

您的位置: 首页 > 八一情怀

周根保:“八一精神”是一枚熠熠生辉的精神勋章

来源: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中心 日期:2024-08-05

笔者庄重地表明: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表述,最后决定权在军委。

本文仅为学术探讨之用,纯粹展现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的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

人民军队已历经近百年之沧桑,它所孕育的革命精神,以“八一精神”命名,实至名归。

其实,“八一精神”——

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论从史出”。

八一起义的历史地位,犹如长征、井冈山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已名垂青史。

长征、井冈山斗争等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孕育的革命精神,已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映照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但“八一精神”,至今未被权威部门认可;

难道八一起义的地位微不足道吗?

今天,应该没人敢说这样的话。

八一起义所孕育的“八一精神”,它的地位,正是深深植根于八一起义所承载的非凡历史意义之中。

 

下面,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记录,听听毛泽东主席、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定论八一起义的。

对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尽管在史学界有多种解读。我们认为,只有把八一史料搞清楚,以理性的思考,站在大历史的角度,才能分析解读清楚。

笔者从十几年阅读中感到,真正读懂八一南昌起义,毛泽东是第一人。

仅举两例——

例一:坚持在军旗图案中加上“八一”两字

1948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领导人,在西柏坡讨论军队正规化问题时,提出了全军统一军旗问题,确定由周恩来主持军旗工作。

军委发出通知,向全军征集军旗式样。经过3个多月,征集到500多个样式,设计小组预选30多种方案,制成“样旗”,送周恩来审选。这些方案,一致为红底,尤以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

但均无“八一”二字……

周恩来后来回忆这一经过,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定军旗的图案的时候,正是解放战争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我和毛主席在一起工作。各种图案都选不上。毛泽东同志就说,何必另选呢?把‘八一’两个字写上就是一个图案了。我说,红军获得成功是井冈山开始的,八一起义是失败的,恐怕用‘八一’两个字不一定恰当。毛主席说,不对,八一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开了第一枪,秋收起义在八一起义之后。”[[1]]

这一段朴实、简单而又有力的话,在笔者的心灵激起了长久的激动。

多么闪光的语言啊!它不仅是对毛泽东对南昌起义历史地位的科学总结,而且凝集了伟人对南昌起义的特殊情怀。

毛泽东在军旗审定方案中,亲笔写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2]]

军旗,誉称“军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是人民军队荣誉的象征,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象征。

当然,也是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象征。

八一军旗的确定,倾注了毛泽东同志对南昌起义的特殊情感,也是毛泽东对“八一”深刻含义的解读。

“八一精神”是什么?

毛泽东一席话,尽在不言中!

例二:坚持八一建军节

1967年2月4日下午,在南昌城中心人民广场(现在八一广场),召开了10万人“彻底摧毁‘八一建军节’誓师大会”,“文化大革命”的“造反派”们,要大造“八一建军节”的反。

同日,《江西日报》,刊登了《彻底摧毁“八一建军节”》的社论和《向全军通电》……

……

1967年,毛泽东于7月26日, 同准备回北京参加八一建军节招待会的杨成武谈话。谈到有人要把9月9日秋收起义纪念日作为建军节时,毛泽东断然反对:

“这是错误的。南昌起义是八月一日,秋收起义是九月九日嘛。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八一建军节是1933年中央苏维埃政府作过决定的,这件事不能变。南昌起义是全国性的,是大政治,但政策错了,失败了。秋收起义是地区性的,不能因为我参加了,就吹上天。还有许多起义都是地方性的,与‘八一’不一样。……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国民党打响的第一枪。今年是建军四十周年,建军节招待会要搞好,规模要大些,请各位老帅都参加,由你致祝酒词。”

毛泽东还在1969年,“6月30日上午,在南昌听取江西省革委会和省军区的负责人”,汇报“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后,指出:

现在解放军建军节还是定在八月一日,因为‘八一’起义是中央决定的,‘八一’是全国第一个暴动,是打第一枪。”[[3]]

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特殊年代,毛泽东对八一建军节的肯定和坚持,揭示了毛泽东心目中,对八一南昌起义历史地位不可动摇的肯定。

从上述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八一”,在毛泽东同志心目中,意味着什么呢?

“八一”二字,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无疑是一枚熠熠生辉的精神勋章,闪耀着无比的光辉与荣耀。

对“八一精神”表示质疑的同志,请你自己慢慢体会吧……

二、用“八一精神”概括人民军队精神,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八一起义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站在大历史、新时代的高度,称颂八一南昌起义是“党史、国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对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作出了全新的概括。

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昌起义的重要论述,不仅为我们研究八一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而且提出了三个新的重要课题,十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从党的初心和使命担当,深刻揭示了南昌起义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共为什么要发动南昌起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述南昌起义历史背景时,从共产党人坚守党的使命与初心,讲了一段含义极其深刻的话,他说:

“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的屠刀。一时间,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4]]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共产党的初心、历史使命、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阐述了发动南昌起义的紧迫性、重要性,令人醍醐灌顶。

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赶尽杀绝”、“命悬一线”这八个字,深刻揭示了中共为什么要发动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含义深刻透彻。

批判的武装绝不能代替武装的批判,中国共产党从血的教训中,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从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悟出了“只有拿起枪”,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能担起中国革命的重任,才能改变人民的命运,才能完成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里行间,透视了一个重大的真理: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第一次重大觉醒,说明党发动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与使命、救国救民的高度政治自觉生动体现。

在起义前夕,前敌委员会紧急扩大会上,周恩来怒斥中央代表张国焘,就是生动的例证。

有人说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是依照攻打冬宫的经验,耳提面命式给中国革命开药方。

南昌起义是中共没有事先取得莫斯科同意而采取的一个重要行动。

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中,从莫斯科吹来一股冷风……

共产国际对南昌起义的回电,语气模棱两可,表达了对起义的怀疑的立场。中央代表张国焘企图借传达共产国际指示,在起义前夕前委会上说服和阻止起义的举行。

据史料称,张国焘是颇善雄辩的,周恩来为了驳斥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平生第一次拍了桌子,最后团结前委一班人,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冲破共产国际的束缚,说服了中央代表,作出了“还是干”的决定,体现了周恩来等起义领导人坚守初心、勇于担当的政治勇气。

毛泽东同志曾在坦诚他为什么要“拿起枪杆子”时,曾说: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教员,也没有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的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5]]

九十年前,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面对大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发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高呼,振聋发聩!

九十年后,习近平同志对南昌起义紧迫性、重要性的论述,是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伟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大革命失败和国民党的屠杀,使中共对军事工作完成历史使命的认识,有了根本转变,对共产党的政治担当有了新的认识,南昌起义的发动,正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人民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6]]

近些年,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在网络传媒上,对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出现了一些攻击、诋毁的声音。

据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建华提供的信息,在有关“纪念南昌起义90周年”的网络宣传中,发现有的网民认为南昌起义是“国民革命军自相残杀”、“起义军在南昌并无敌人”,胡说是周恩来、恽代英认为,既然是暴动,就应该有暴动的样子,不放几枪,打死几个“反动派”,毁坏几座建筑,叫什么革命呢?认为“南昌起义是黄埔军校的学友,第一次面对面相互残杀”。[[7]]

还有的个别学者,称“南昌起义军充其量,只能算国民革命军”;认为只有秋收起义军, 才是第一支人民军队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昌起义重要性、紧迫性的论述,不仅是我们统一对南昌起义伟大意义的理论指南,也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谬论的有力武器。

其实,政治上勇于担当,不仅在面对生死存亡考验的革命战争年代,是共产党人的高度政治自觉,尤其是在今天,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历史使命中,更显得尤为重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的论述,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而生动地诠释了“八一精神”中敢为人先、勇于斗争的精髓,这无疑是新时代我们迈向世界一流军队征程中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是对悠久革命传统的颂扬与传承,更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新时代伟大长征号角,引领我们向着百年强军目标奋勇前行。

第二,习近平同志在讲话,第一次把南昌起义,称颂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高度颂扬了南昌起义伟大的历史地位。

在建军9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习近平论述南昌起义历史地位时,说了一段令人感慨的话,他说: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8]]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把南昌起义定格在“建党、建军、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称之为“一个伟大事件”,这是对南昌起义历史地位,一个新的定位。

南昌起义,称之为“中共党史上一个伟大事件”,这是人们共识;

南昌起义,称之“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事件”,这也容易理解。

党和国家领导人,把南昌起义称之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伟大事件”,却是意义非凡的第一次。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新的评价。2016年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庄重评述:

“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次起义像一声春雷,使千百万革命群众在经历了一系列严重挫败后,又在黑暗中看到高高举起的火炬。南昌起义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造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9]]

这是对南昌起义在党史、在中国革命史伟大意义的最新解读。

这同样是对“八一精神”在建军历程中重要地位的鲜亮描绘。习总书记对八一起义“三个伟大事件”的颂扬,无疑成为“八一精神”在建军历史长河中的生动诠释。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肯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旗帜鲜明地阐明了南昌起义在我军铸造军魂中的重要历史贡献。

习近平同志在建军90周年讲话中,在总结我军建军治军历史经验中,特别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

他在纪念朱德诞生130周年时,还指出:

朱德“领导南昌起义军余部进行‘赣南三整’,在部队建立党支部,实现党对军队全面领导”。[[10]]

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昌起义加强党的建设的肯定,表明第一支人民军队诞生之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已作为铁血军魂熔铸于军队建设之中。

南昌起义全过程,生动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我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发端于南昌起义”;

自然我军军魂的铸造,也始于南昌起义。

我们从南昌起义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南昌起义铸造军魂的生动轨迹:

南昌起义前,中央就决定“组织前敌委员会,指挥前敌一切”。

1927年7月27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成立,并对南昌起义作战计划、起义领导等事项进行研究,标志着南昌起义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前敌委员会的设立,开创了党对军队领导的新模式,作为中共指挥军事工作,这是第一次尝试,意义十分重大。

史料表明,第一支人民军队诞生之初,已初步提出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基本思想,规定了人民军队担负的重大任务,明确了“救国救民”的目标,提出了人民军队任务及革命纪律、政治建设等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党的作用高于一切”、“党的组织是一切组织的来源”等原则。

特别是起义开始,不仅任命了由中共党员担任的各级部队党代表,而且在军队设立了师、团党委、党支部,在连、营设立党小组,体现了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尤其是起义军南下主力溃散后,面对部队混乱溃散形势,朱德、陈毅抓住时机,果断进行了“赣南三整”,有力地巩固和稳定了部队。[[11]]

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败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起义军余部在西进的艰苦转战中,起义军在挫折中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正是因为有党的领导,有共产主义信仰的武装。

朱德率领起义军余部从三河坝突围后,经闽西进入赣南山区,不仅遭受敌人频繁袭扰,而且生存环境异常艰辛。10月间,山区的气候已经很凉了,起义军官兵还穿着起义时的单衣,经过几个月长途跋涉和连续作战,早已破烂不堪,那些经不起考验的人,有的不辞而别了,有的叛变了,在这异常艰难的时刻,朱德、陈毅成了整个部队的主心骨。他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身先士卒的行动,力挽狂澜,使这支濒临瓦解的部队得以保存下来。

在大革命失败的低潮,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起义将士对信念的执着,对党的忠诚显得尤为重要。起义军永远奋战在党的旗帜下的决心,在以后建军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听党指挥”已成为我军不变的军魂。

历史已经证明,保留下来的这支七八百人的队伍,是大浪淘沙的真金,是南昌起义军的精华,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对党的坚定信念,他们个个是军魂铸造的亲历者。

有人曾经问,南昌起义主力失败后,起义军所剩无几,在短短二十二年后,它不仅拥有千军万马,而且夺取了政权,靠的是什么力量呢?

靠的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靠的是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筑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在建军九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又强调:

“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12]]

这不仅是习总书记对南昌起义、人民军队成长史的总结,更是对建设世界一流新型人民军队的庄严宣誓。

南昌起义的伟大壮举,生动诠释了:“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的伟大真理。

党的领导,如定海神针,中共能顺利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靠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核心领导;起义军余部能走上井冈山,揭开朱毛会师、创造工农红军的新的一页,靠的是以朱德、陈毅为核心的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军不变的军魂。

军魂是“八一精神”的核心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深入探索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方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明确的行动指南。以“八一精神”来命名并概括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不仅高度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建军、百年强军的宏伟战略构想,更使这一精神内涵更加鲜明突出,易于被广大官兵所理解和传承。

聚焦百年建军辉煌历程,汲取“八一精神”的磅礴力量,是当前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的重要指示的迫切需求。我们要以钉钉子般的坚韧不拔,积极促进“八一精神”的广泛传播与深入践行,让这一精神成为我们前行的灯塔和动力源泉。

三、“八一精神”这一美誉,恰如其分地映照了人民军队的核心价值,实为对无畏之魄的崇高礼赞

人民军队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辉煌历程。

这支英勇无畏的队伍,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坚守着初心和使命,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英勇奋斗。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民军队不仅锤炼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更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革命精神——八一精神。

“八一精神”,以人民军队的诞生之日命名,不仅名正言顺,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它代表着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展现出的听党指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品质,是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今,“八一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激励全体军民团结奋斗、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无论是在保卫国家安全的边防线上,还是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我们都能看到人民军队官兵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八一精神,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身影。

八月一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纪念日,无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正式诞生,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八一精神”,这一词汇,恰如八一建军节之庄重、八一军旗之鲜明,是人民军队在革命历程中铸就的崇高精神的贴切称谓。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独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象征。八一精神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那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是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都不动摇的信仰基石。

它体现在人民子弟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忠诚始终如一,激励着每一代军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进入和平年代,“八一精神”依旧熠熠生辉。它激励着人民军队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同时,八一精神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倡导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不仅是军队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各行各业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弘扬八一精神,凝聚起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前,理论界的权威人士,以倡导建军精神,野蛮封杀“八一精神”,在军委未对人民军队革命精神,作出定论前,此做法似乎欠妥……

有的权威学者,将“八一精神”与人民军队建军精神相割裂;

在主流传媒中,更有甚者,试图淡化乃至抹除“八一精神”的深远意义……

历史表明,人民军队的建军精神与八一精神,本质上并无二致;

那些试图摒弃八一精神,推崇单一建军精神的行为,实属逻辑上的谬误,极其荒谬。

这种做法不仅扭曲了历史事实,更是对传统观念的极大颠覆。

实际上,建军精神,是从宏观的视角,阐述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的深远意义。

建军的历史,自1927年8月1日那个光辉的日子起,贯穿了今日、明日乃至更加遥远的未来……

这并非一个可以轻易地用寥寥数语便能概括的复杂议题。

人民军队在每个时代,都孕育着其独特的新篇章与丰富内涵。

唯有“八一”,这一独特标识,既牢固确立了其定位,又生动展现了其动态变化,更深深烙印着时代的鲜明特征。

客观上看,建军精神与八一精神之间,存在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建军精神,作为人民军队诞生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其内涵与外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丰富和拓展。

而八一精神,正是建军精神在特定历史节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日上的集中体现与高度凝练。更具时代鲜明特征。

我们不应将两者视为对立或割裂的存在,而应将其视为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

具体地说,建军精神为八一精神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土壤和理论支撑,而八一精神则以其独特的纪念意义和象征价值,进一步强化了建军精神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因此,当我们谈论人民军队精神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八一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同样,当我们提及八一精神时,也应深刻认识到其背后所蕴含的建军精神的深厚底蕴和广泛内涵。

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人民军队独特而光辉的精神谱系。

但作为人民的精神命名,“八一精神”更为贴切。

正如近百年来,八一军旗,八一建军节一样,“八一精神”更富含人民军队的独特光芒。

“八一精神”,犹如八一建军节的光辉庆典与八一军旗的迎风招展,共同铸就了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璀璨篇章。

“八一精神”光芒永存。

 

(作者系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警备区原司令员,八一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

 

——————

[[1]] 尹家民:《南昌起义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4页。

[[2]] 《八一记忆——文物背后的故事》,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第198页。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第6卷,2013年12月版第106页。

[[4]] 《人民日》报2017年8月2日。

[[5]] 金冲及著《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战略对策》,《炎黄春秋杂志》2019年第1期。

[[6]] 《人民日报》2017年8月2日。

[[7]] 张若冲《与金一南将军探讨:到底谁才是人民军队的军魂》,《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第103~104页。

[[8]] 《人民日报》2017年8月2日。

[[9]]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第103~104页。

[[10]] 何友良《八一起义与中共党军关系的演进》,《新华文稿》2017年第17期。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传》(上),中共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8~110页。

[[12]] 《人民日报》2017年8月2日。

 
Copyright 2011-2019 by www.nc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地址:南昌八一大道418号电话:0791-86239870
联系及投稿电子邮箱:luntan81@163.com赣ICP备19000874号-1 技术支持 格网科技 浏览量:485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