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红色文化

红军的对手——国民党人看长征

来源: 世界通史 日期:2021-05-18

      在古代,出兵打仗一别往往就是阴阳两隔,闺阁中的少女也许还在思念着她远在边疆的情郎,殊不知此人早已成了无定河边的一具白骨。

      战争总是残酷的,中国的革命时期,工农红军为此不知付出了多少鲜血,爬雪山过草地,走过万里长征路这才保住了那燎原的星星火种,而作为红军的对手,国民党内部对长征也各有各的看法。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主席1935年率领红军跨越岷山之后,长征即将结束时写下的一首律诗。开头一句既抒发了红军长征不怕艰苦的坚定决心,也写出了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这一年里红军长征之路的远和险。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路线上趋于成熟的一段重要历史,它的伟大之处在于挽救了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而中国共产党的这次成长,是必要的成长,也是一次被迫的成长,将被迫在绝境再一次奋起反抗。

      1933年,由于受到国民党的反共破坏,中共的临时中央被迫转入苏区,但这时,受到“左倾思想”和博古错误军事战术战略的影响,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奋战依然没有取得胜利,局势越来越严峻。

      如果不能有所突破,恐怕中国共产党会就此夭折,于是党中央和工农红军选择战略性大转移,开始万里长征之路。

      很快,红军便迎来了万里长征的第一仗——百石战斗,1934年10月17日决议出发长征,18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便发布了突围命令,由金鸡、新田等地突破国民党的封锁线。

 

       百石战斗当天恰逢当地集市,村民们自发给红军当向导,真实还积极加入红军队伍,与红军一起对抗国民党军队。

      在老乡们的帮助下,百石一战,红军共歼灭了两百多名敌人,顺利突破了国民党自称“铜墙铁壁”的封锁线,而红三军团第四师的独臂师长洪超却永远停留在了长征的第一战。

       首战告捷,更加坚定了红军长征的决心,后来一路突破国民党的围剿,期间共击溃了国民党数百个团,穿越14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可以说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红军的坚韧与不屈,有人牺牲在了长征途中,但是更多的人背负着战友的希望,红军的吃苦耐劳让作为对手的国民党都感到震撼不已。

     而在长征途中,还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位国民党将军曾经跟随过红军长征。1935年6月在湘鄂西的一次战斗中,红军俘虏了国民党部队的一个名叫张振汉的纵队司令兼师长。

洪超

      如若是按照从前的政策,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张振汉可能就命丧于此了,但是自从毛主席成为红军的领导之后,善待俘虏,拉拢一切可拉拢的革命力量成为了我军的原则,在关向应等人的教育和劝说之下,张振汉接受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一个月后,张振汉还成为了红军学校高级班的战术教员,随军长征,一直到陕甘宁大会师。晚年回忆起这段传奇的经历,张振汉依然觉得热泪盈眶。

张振汉

 

      红军不仅将他从国民党的反党反共思想中拉了出来,还曾经救过他的命。在过玉龙雪山时,张振汉不小心掉到了积雪的山坳之中,红军将士没有因为他曾经是敌方将领对他见死不救,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暴风雪中艰难地将张振汉从鬼门关中救了回来。

      1935年11月时长征接近尾声,红军为了保存实力决定发起最后的突围,张振汉向我军首长汇报了国民党北方兵力部署的情况,为红军突围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场长达一年的拉锯战中,除了被红军长征精神感动加入红军队伍的国民党将士和将领之外,每一次国民党与红军的正面交锋,国民党人对红军长征一事都感到心中五味杂陈,有人敬佩,感叹,如张振汉等人,也有人恨自己没有将红军除之而后快。

国民党人对长征的看法

    “当年未能灭共是军人之耻事。”说出这句话的人就是那个绰号为“老虎仔”的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薛岳。

薛岳

 

      薛岳1896年生于广东乐昌,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并且在15岁时加入了中共同盟会,22岁时便进入了孙中山建立的援闽粤军中担任司令部上尉参谋,成为了著名的粤军“三剑客”之一。

      薛岳在孙中山麾下屡立战功,成为最受宠爱的“将星”,但是与蒋介石的关系却一直不好,1927年蒋介石、李宗仁等国民党新军阀在上海密谋“清党”时,薛岳曾被视为“具有左倾迹象”的人员。

      1927年4月蒋介石和白崇禧联手向薛岳开刀,薛岳在二人的夹击下丢掉冰泉,回到了广东老家,投靠了第4军的军长李济深,彻底变成了一个“反共悍将”。

      在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将领陈诚吃了个大败仗,因此被降一级,还记了大过,就在陈诚走投无路之时,广东将领罗卓英等人向他推荐了薛岳。

      而也是因为薛岳对共产党态度的转变,陈诚才有把握再将这个威名在外的将军举荐到曾经视他为死敌的蒋介石面前。至此,薛岳彻底成为了蒋介石手中剿灭共产党的利器,也是第五次“围剿”中对红军进攻最凶狠,战功最突出的将领。

 

      如果说张振汉是被红军的长征精神打动,被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动转而弃国投共的国民党将领的话,那么薛岳无疑就是对红军长征十分憎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那一方。

      红军长征之初,当薛岳知道了我党已经突破了安远间粤军封锁线之后,立即发了封电报致电蒋介石,请求率领部队追击红军。

      面对薛岳的雄心,蒋介石大加赞赏,并且立即给他下达了命令:“第六路军以机动穷追为主,匪行即行,匪止即止,堵截另有布置。”

      谁也没有想到薛岳的这一“机动穷追”,整整追了红军两万五千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陪着红军走完了长征“全程”,但心中时刻都想着要将红军一网打尽。

 

      薛岳率领了8个师,从江西兴国开始追,紧紧压在红军队伍之后。从江西到大西南、再到川北,辗转了十多个省市。紧追在后的薛岳使红军全程一直保持着高度紧张的情绪,行军脚程非常之快,一步也不敢多停留。

     长征路上险象环生,千难万阻,但是我军却一直保持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每到一处都十分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和爱戴。

     一次,红军行军到某地,部队里需要补充粮食,去买米时商贩不在摊位上,于是红军留下了这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两元,存在官观泗老板手礼(里)。”

      这张纸条至今还保存在博物馆里,红军的爱护百姓的作风直到现在仍然为人称道不已。

      此外,红三军团在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进入湘桂黔老山界的苗寨之后,发现苗族同胞们仍然过着十分贫穷简朴的生活,老人小孩生病得不到救治,钟有煌将军立即命部队里的卫生队在村里为当地的苗族群众治病。

      苗寨百姓对红军很是感激,纷纷拿着家里为数不多的鸡蛋和钱要送给他们,红军的医生将士都婉言谢绝,军民关系就在这样一件件温暖的事情中越来越融洽,他们也逐渐明白了外界对红军那些丑恶的传闻都是抹黑。

      对于红军长征路上与百姓相处融洽,深受百姓拥护的事情,蒋介石也是心知肚明。虽说他非常嫉恨共产党,但是对于我党我军在长征途中做的这些事情,蒋介石心里也不得不承认对于如何抓住民心这一点,他需要向我们学习。

 

      1935年,国民党各个部队抵达古蔺地区,一时之间多达十万多人,军粮供应开始跟不上了,而国民党军队内部一直以来都有着十分糜烂的风气,不少人趁着这股东风对当地的百姓动辄烧杀抢掠。

      有的人家里粮食全部被国民党挑光,百姓偷偷藏匿粮食被发现之后国民党将其吊起来拷打,一时之间人人闻国民党而色变。

      蒋介石听闻此事,立即给刘湘和潘文华发了电文:“关于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应严饬所属爱护民众。”电文中用语已经十分明显,蒋介石看到我军如此得民心很是着急。

      但蒋介石不知道的是,长征途中我军所到之处之所以如此受到百姓的欢迎,靠的不是上级的几句训斥,靠的是共产党人发自内心的对于百姓的爱护。

      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就是最可爱的人,正是因为共产党始终坚持这一点,才能够团结工人、农民,团结中华大地上所有的百姓。

 

      蒋介石为了在长征途中剿灭红军,各种招数层出不穷,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算是在如此的高压政策下,自诩聪明无双的蒋介石也会受到“蒙蔽”。

      在一次战役中,蒋介石想要川军打头阵,而自己的嫡系部队薛岳和胡宗南等则原地休整,引起了川军的极大不满,与红军硬抗很可能会导致川军元气大伤,但此时还不时与蒋介石翻脸的好时机,川军值得暂时将命令接下。

      被安排从南面追剿红军的邓锡侯部队在行军途中接到了来自红军将领刘将军的密信,信上写着:“国难当前,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红军北上抗日,如兄部原来,我们欢迎;如有困难,暂时不来,希望互不干扰......”

邓锡侯

 

      邓锡侯瞬间如醍醐灌顶,他立即想到了既不损兵折将又能够完成蒋介石布置的任务,那就是让自己的追击部队和红军保持一日的距离,掌握他们的行踪,但是不直接上去火拼,敷衍上报即可。

      经历过此事的奉伯常曾经回忆到,“在尾随途中,红军停我停,等红军走了又才前进。”

      正如刘将军信中所说,国难当前,邓锡侯其实也不想为难红军,所以就想出了如此折中的办法。

      但即使是跟在后面追击,邓锡侯的部队也过得十分艰苦,十月大雪封山时,兵站的粮食补给不及时,需要民夫背米,但在途中就要耗费三分之二作为口粮,更别说医药和被褥,邓军当时上报给蒋介石的电文中曾经写道:饥无食、寒无衣、病无药。

      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尚且如此,本就腹背受敌仓皇上路的红军处境可想而知,思及此处,邓锡侯时时独自感叹,甘愿走长征路的共产党人确实有着过人的精神毅力,他十分敬佩。

 

永不褪色的长征精神

      在长征的这一年里,在这两万五千里的途中,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激战腊子口,躲过了国民党领导的上百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到达陕甘宁,实现红军主力的大会师。

      这一年里的红军所经历的苦,所作出的牺牲,就算是让最优秀的导演来拍,或许也无法在影片中呈现万分之一。

      坚定革命理想与信念,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甘愿付出一切,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共患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是长征精神的内涵,也是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永远不会褪色的宝贵财富。

      与红军同时经历长征的国民党人,就算站在敌对一方,当年也被这样的精神所震撼过,敬佩过。处在今天的我们,理应时刻牢记长征精神,践行长征精神,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也是一条“长征之路”,我们还需努力艰苦奋斗。

 

Copyright 2011-2019 by www.nc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地址:南昌八一大道418号电话:0791-86239870
联系及投稿电子邮箱:luntan81@163.com赣ICP备19000874号-1 技术支持 格网科技 浏览量:6218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