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

艺术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之家

献礼重点影片《三湾改编》拍摄现场探班(之二)

来源: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日期:2021-04-08

编剧王玮:不以情节取胜,靠思想形成高潮           

 献礼重点影片《三湾改编》拍摄现场探班(之二) 

——危春勇

 

        两进《三湾改编》剧组,两见编剧王玮。去年底,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举行的《三湾改编》启动现场初次见面,因行程匆忙,来不及交谈。今年春,在永新《三湾改编》正式拍摄现场再见,终于有机会对她进行采访。

 

              一、靠主要人物的思想发展形成高潮

     “三湾改编”是我党我军的重要历史篇章。一提起“三湾改编”,好像人们大致上都知道,说细了却不一定清楚。比如,为什么要改编,它的发生条件和历史背景是什么?王玮说,针对这些个方面的问题,这部电影会说的比较清楚,通过艺术的手段与形式,告诉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三湾改编。

 

   王玮与主演侯京健在开机仪式现场)

 

     电影《三湾改编》,主线是军魂,展现毛泽东如何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过程。为什么会有“三湾改编”?当时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党代表的罗荣桓,在他的回忆录中有一句话,是因为“革命队伍不纯洁所致”,要纯洁队伍,清除旧式军队的残余习气,所以便有了“三湾改编”。

    从秋收起义失败开始,部队一路上撤退,毛泽东一路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本剧不是靠情节形成高潮,而是靠人物思想发展形成高潮。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毛泽东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三湾改编形成高潮。

     王玮介绍,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在芦溪牺牲,对毛泽东的打击很大。毛泽东是一介书生,卢对他给予了全力支持,让大家跟着他走。通过卢的牺牲这件事,毛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党对部队官兵指挥不力、不强,成员构成也比较复杂。这促发他思考如何改造、改变这支部队。

     王玮解析当时的背景和环境时说,毛泽东其实面临着三方面压力。一是来自共产国际和中央的压力,下令攻打城市;二是部队内部不统一,旧军队的习气严重,组织制度不健全;三是国民党军阀以及地方民团、靖卫团的围追堵截。这三股压力困扰着他,他始终是在困难中前行。今天回望那段历史,谁是谁非一目了然,但当时身处其中的人,很多人是难以判断真理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

 

             二、通过细节揭示毛泽东的亲情与磨难

     从时间上看,三湾改编已经过去了90多年,留下的史料非常少。

     王玮介绍,剧本中的人物和情节,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来架构。对有关的史实,能收集到的尽量去收集,可挖掘到的努力去挖掘。

     比如,三湾改编之后,毛泽东第一次在湖南水口叶家祠亲自主持入党仪式,发展了连队优秀的6名战士入党,这是三湾改编的延续。毛泽东带领大家宣誓入党的成员,大家比较熟悉的有陈士榘、赖毅,其余4人分别是谁呢?通过查找资料,都一一落实了,分别是李恒、刘炎、欧阳健和鄢辉。在当时,虽然他们几个都还是小人物,但他们是革命队伍中第一批在连队中培养起来的工农党员,基层党员直至今天,也是我们革命和建设队伍里的中坚力量。

 

    电影《三湾改编》中毛泽东造型)

 

     毛泽东是整个三湾改编的核心,也是整个影片的中心人物。因此所有的情节、道具的设计,都是在围绕着毛泽东进行,着力突出了人物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伟人也是一个平凡人,他所受到的磨难和经历的曲折,并不比普通人少。”王玮说,比如,在面临困难或孤独的时候,通过回忆或想象与家人在一起的感情,加以排解;在与余洒度争执时,他表现出十分理智,而当何长工把一块红薯给他,他“借题发挥”把火气发到何长工身上,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把坏脾气都留给了最亲的人。

 

    电影《三湾改编》中杨开慧与孩子造型)

 

     据了解,电影中也出现了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这是剧中唯一的女性。细节是魔鬼。对于艺术创作来讲,更具有以小见大、撼人心魄的力量。王玮告知,剧中特意设置了一把锁和钥匙,杨开慧手里是锁,毛泽东身上是钥匙。这个小细节、小道具,意味深长。寓意杨开慧四处奔波时对毛泽东跨越时空的深情告白:不论我走到哪,家门你都能打开。

 

    三、一曲“三湾改编”堪称毛泽东的创业史

    开机仪式之后,笔者现场探班,正好经历了两场戏的拍摄。一是时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与工农革命军三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的伍中豪,研究商量如何甩掉敌人追击的情景。二是罗荣桓因被冒充自己队伍的人抢走了部队的给养钱被捆绑着,面临被余洒度、苏先骏等人处置的危险,紧要关头,毛泽东骑马赶到解救罗荣桓,并对余洒度、苏先骏等人的过激行为提出了质疑。

     王玮告知,剧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计有几十位。除毛泽东是个教书匠外,大部分都是高才生。参加过三湾改编的黄埔军校生,也有十几位。毛泽东、罗荣桓、何长工、张宗逊、陈士榘、伍中豪、张子清、宋任穷、赖毅等这帮人,都是有信仰的人,家庭出身也不低。他们不是为了生存、为了吃饭问题才闹革命,而是想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信仰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像张子清、伍中豪牺牲时,都才二十几岁。

     何长工本身就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先后在法国和比利时留学,当过教书先生,从事过学生运动,并担任过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可谓是文武兼备。伍中豪在北大文学系学的是中文,又上过黄埔军校,打仗有自己的想法,与毛泽东研究在三湾外围运动游击时提出“时东时西,时分时合”的牵制战术。毛泽东后来在总结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时,也吸收了这些观点和经验。王玮觉得,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在于发扬民主,充分吸取他人的意见,自己再深入思考作出决策。

     在王玮看来,一曲“三湾改编”,也相当于毛泽东的创业史。秋收起义打出了第一面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旗帜,起义的失败如同创业初期的当头棒喝,一支溃不成军的队伍该何去何从?正如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道:“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依靠党的组织,发挥基层民主,才能建立一个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团队。

 

      四、军营走出对革命历史题材有亲近感

      王玮是在部队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起来的剧作家。2001年在南京军区司令部当了一名文艺兵,学的是舞蹈。她说,舞蹈是专业的,而创作是业余的,因为军营经历,对革命历史题材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2007年开始,王玮跟着著名剧作家邵钧林一起学习剧本创作。参与了多部献礼剧的创作,如由金韬导演的29集连续剧《红色摇篮》,建国60周年之际播出。由胡玫执导的28集连续剧《开天辟地》,在建党90周年之际播出。2013年,王玮创作了36集的电视连续剧《领袖》。

 

(王玮与导演杨虎、制片方刘建勋在开机现场)

 

     王玮对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历史比较熟悉。除上述作品外,还参与创作了以邓小平“文革”期间下放江西劳动生活为线索,从而表现他三起三落的一生,由黄定山导演的话剧《小平小道》。她表示,从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虽然有“戴着镣铐跳舞”之感,但创作多了,对这类重大题材剧本创作比较有经验,加之有专家和领导把关,创作上还是比较自如的。

 

      五、希望能对青年一代起到教育作用

      采访王玮时,她正在笔记本前对剧本的局部段落进行修改。

      大凡电影拍摄,编剧现场跟班的情况比较少。问及为什么会坚持在现场作业,王玮说,主要是重大题材剧本的审查非常严格,在拍摄过程中还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只有现场办公,主创人员在一块商量和碰撞,才能更好地处理和把握对于作品的呈现。

     党指挥枪,把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三湾改编确立的“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的制度,是毛泽东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开始,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早发源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石和灵魂。

     当下年轻人需要的不仅是娱乐消费,更需要精神消费。王玮希望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能让懂党史和不懂党史的年轻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精神诉求。

 

   作者系大江网、信息日报编委,高级编辑,江西省文化产业库专家,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南昌市人杰地灵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江西省人杰地灵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

 

Copyright 2011-2019 by www.nc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地址:南昌八一大道418号电话:0791-86239870
联系及投稿电子邮箱:luntan81@163.com赣ICP备19000874号-1 技术支持 格网科技 浏览量:554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