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您的位置: 首页 > 南昌起义

不忘初心 强军有我

来源: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理论研究中心•周根保 日期:2023-06-29

 

 

 

一、南昌城头的枪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9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几点感悟

二、军魂从这里开始铸造

三、全民国防教育之我见

四、中国人应铭记的三声“第一枪”

五、信仰的力量:学党史 悟思想

 

附录:1.伫立在八一广场时的遐思

           2.说说老百姓学党史

本文稿的说明

这是一本读书笔记的辑录,其内容只限近两年笔者在研究南昌起义时,对国防建设、国防教育中思考的问题,说的一些感悟之言。

既不系统,也不全面,仅“有感而发”……

因此,注明“一个老退役军人心声”。

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不忘初心,方能远行。

中华民族的复兴,百年强军大业,需要从“一砖一瓦”开始。

笔者此作,只是希望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罢了。

 

 

南昌城头的枪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的讲话》的几点感悟

周根保

 

写在前面的话

 

       南昌城头的枪声“是大政治”,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针对有人企图否定“八一建军”时,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作出的定论。

   据《毛泽东年谱》介绍:

    1967726日,毛泽东 同准备回北京参加八一建军节招待会的杨成武谈话。谈到有人要把99日秋收起义纪念日作为建军节时,毛泽东说:

 

“这是错误的。南昌起义是八月一日,秋收起义是九月九日嘛。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八一建军节是 1933 年中 央苏维埃政府做过决定的,这件事不能变。南昌起义是全国性的,是大政治,但政策错了,失败了。秋收起义是地区性的,不能因为我参加了,就吹上天。还有许多起义都是地方性的,与‘八一’不一样。…… 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国民党打响的第一枪。今年是建军 四十周年,建军节招待会要搞好,规模要大些,请各位老帅都参加,由你致祝酒词 。”[[1]]

 

毛泽东为什么称南昌起义“是大政治”?

近几年,笔者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的讲话》,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站在大历史、新时代的高度,用“三个伟大事件”,深情讴歌南昌起义非凡历史意义,生动注释了南昌起义“大政治”的丰功伟绩。

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昌起义重要论述,不仅为我们研究南昌起义提供了基本遵循,而且提出了如何实现百年强军战略目标,三个新的重要课题,十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下面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从党的初心和使命,深刻揭示了南昌起义的发生的历史背景。

中共为什么决定要发动南昌起义?

习近平同志在讲述南昌起义历史背景中,说了一段含义极深刻的话,他说:

“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的屠刀。一时间,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2]]

习总书记从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阐述了南昌起义的紧迫性、重要性,令人醍醐灌顶。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赶尽杀绝”“命悬一线”,这八个字,深刻揭示了中共为什么要发动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含义深刻透彻。

批判的武装绝不能代替武装的批判,中国共产党从血的教训中,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从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悟出了“只有拿起枪”,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能担起中国革命的重任,才能改变人民的命运,才能完成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习总书记的话,字里行间,透视了一个重大的真理: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一次重大觉悟,说明党发动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忠诚理想的高度政治自觉生动表现。

在起义前夕前委会紧急扩大会上,周恩来怒斥张国焘,就是生动的例证。

正当起义准备紧张有序进行中,从莫斯科吹来一股冷风……

726日下午4时,在汉口一所住宅里,秘密举行了中共政治局常委会,共产国际新任代表罗明纳兹,传达了联(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南昌起义计划的复电:

“如果有成功的把握,我们认为,你们的计划是可行的。否则,我们认为更合适的是让共产党人辞去相应的军事工作并利用他们来做政治工作”。[[3]]

此外,还要求苏联顾问不能参加起义活动,目前没有经费可供南昌暴动使用。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苏共领导不仅表明了对南昌起义的疑虑,而且是一种不支持态度。

共产国际代表,指令张国焘前往南昌传达。

729日,张国焘从九江连发两封密电到南昌,要求无论如何要等他到南昌再作决定……

730日一早,张国焘赶到南昌,立即被接到“炮兵营”——周恩来住地,参加前委紧急(扩大)会议。

当张国焘介绍完这次来南昌意图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砰”地拍响桌子!

周恩来在1961918日视察八一起义纪念馆时说:“我们要行动时,张国焘赶来竭力反对,气得我在会上拍了桌子,(后来他告诉别人,拍桌子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有的人(指谭平山)还主张把张国焘绑起来,我不同意,说:‘张国焘是中央代表,怎么能绑呢?’”[[4]]

争论实质是两个问题:

一是对联共中央指示的共识。联共意图是要停止这一暴动举行,以周恩来为首前委们,从当时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分析南昌我军处于绝对优势的实际,认为起义成功大有希望,抵制了联共的错误主张,为中国共产党人生存,勇敢迈出了第一步。

二是对张发奎的态度。张国焘坚持“不经张发奎同意,就不可动”的右倾观点,周恩来则是坚持把发动起义和争取张发奎的工作分别开来。不能因做张发奎的统战工作,而停止起义举行。

争论实质是从实际出发,坚持起义,还是按联共指令,停止起义?

尽管大家情绪这么激烈,没有张国焘的首肯,起义计划难于落实。

31日,会议继续。恰时,贺龙、叶挺接到张发奎电报,称他将于81日到达南昌。

张国焘据此,只好表示,服从多数意见,并表示:他将作为中央常委和周恩来负责向共产国际说明。

会议终于决定在次日凌晨四时举行暴动。

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到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昌起义领导人,不仅充满政治智慧,而且展现勇于担当的政治自觉。

正如贺龙在1959118日视察南昌起义革命旧址时说:“如果不是周恩来的英明决定,南昌起义很可能被取消了,这是周恩来在党的危险时刻为革命作出的很大贡献。”

贺龙一席话,周恩来等革命先辈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跃然于纸上。

毛泽东同志在坦诚他为什么要“拿起枪杆子”时,曾说:“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教员,也没有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的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5]]

90年前,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面对大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发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高呼,振聋发聩!

90年后,习近平同志对南昌起义紧迫性、重要性的论述,是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伟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大革命失败和国民党的屠杀,使中共对军事工作完成历史使命的认识,有了根本转变,对共产党的政治担当有了新的认识,南昌起义的发动,正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人民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6]]

近些年,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在网络传媒上,对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出现了一些攻击、诋毁的声音。

据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建华提供的信息,在有关“纪念南昌起义90周年”的网络宣传中,发现有网民认为南昌起义是“国民革命军自相残杀”“起义军在南昌并无敌人”,认为“南昌起义是黄埔军校的学友,第一次面对面相互残杀”。

还有的个别学者,称“南昌起义军充其量, 只能算国民革命军”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昌起义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仅是我们统一对南昌起义伟大意义的理论指南,也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谬论的有力武器。

在政治上勇于担当,在面对生死存亡考验的革命战争年代,是共产党人的高度政治自觉;在今天实现“第二个百年”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勇于担当的政治自觉,更显得尤为重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的论述,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更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把南昌起义,称颂为“三个伟大事件”,揭示了南昌起义伟大的历史地位。

老一辈革命家把南昌起义称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事件”的论述,屡见不鲜。

而党和国家领导人,把南昌起义,称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这是第一次。

在建军9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习近平论述南昌起义历史地位时,说了一段令人感慨的话,他说:

19278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7]]

习总书记的讲话,把南昌起义定格在“建党、建军、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称之为“三个伟大事件”,这是对南昌起义历史地位,一个新的定位。

南昌起义,称之为“中共党史上一个伟大事件”,这是人们共识;

南昌起义,称之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事件”,这也能容易理解。

党和国家领导人,把南昌起义称之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伟大事件”,却是意义非凡的第一次。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新的评价。2016年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庄重评述:

“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次起义像一声春雷,使千百万革命群众在经历了一系列严重挫败后,又在黑暗中看到高高举起的火炬。南昌起义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造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8]]

这是党史界对南昌起义在党史、在中国革命史伟大意义的最新解读。

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的高度,阐明南昌起义的意义,含义深远。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和兴趣,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这是解读南昌起义非凡意义的重大课题。

人们知道,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没有成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最后革命果实被蒋介石篡夺了,新军阀代替了旧军阀,中国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但中国革命怎么搞?一直处于迷茫的探索中。

1924年,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人,按照莫斯科的指令,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组织和宣传工农运动上,放在帮助国民党如何壮大发展国民革命军上……

当年斯大林也是一直把中国革命成功的希望,放在国民党和蒋介石身上。当初中国共产党要求建立自己的武装,他却不以为然,把支援的武器装备都给了国民党……

史实表明:共产国际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共第一次合作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客观地说,中国革命离不开共产国际的支持。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且共产国际还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运动,不仅推进了中国革命进程,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势力,而且使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影响力得到迅速扩大,迎来工农革命热潮的迅速高涨……

但共产国际对中国形势误判,却造成了大革命的失败,这也是不辩的事实。

正如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贺晓明著《贺龙的1927年》一书指出:联共“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经常迎合国民党提出的要求,反而压制共产党,甚至以组织命令达到目的。大革命中,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权,将国民党推向领导地位,这是最大的不公。”[[9]]

贺晓明的话不无道理。

2001年,中央党史研究室推出的《中国共产党简史》指出:

“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情况,也作出过许多错误的指示,出了一些错误的主意。

在国民党新老右派变本加厉反共活动面前,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共产党如果同国民党新右派进行斗争,必将导致国共关系破裂,因而主张妥协退让,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也坚持这种意见。中共中央只能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使妥协退让的意见在党中央占了上风。”[[10]]

2011年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对大革命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革命的航船在共产国际的错误的导航下误入歧途。

面对大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党没有退却,没有沉默,而是挺起身来,冲破了共产国际的思想束缚,开创了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夺取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斗争的首创——

南昌城头,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有的史学家称:这是中共历史上思想上第一次大解放。

有的学者称:南昌起义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军事暴动,而且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开端!

史实再次表明: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照抄俄国革命道路,要求共产党必须先夺取城市,再夺取农村。南昌起义实践告诉人们:在中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起义领导人在主力遭到失败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提出起义军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运动,开展武装斗争。朱德、贺龙继毛泽东之后,开始了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辟了湖南和湘西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党在今后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从南昌城头的枪声,到北京天安门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终于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目标”。

习近平同志在建军90周年庆祝大会中说:

“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他还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胜利,也是人民军队英勇奋战的胜利”。[[11]]

习近平同志的总结,深刻说明南昌起义“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伟大事件”的意义。联想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我们真是感慨良多。

历史如同永恒的坐标,它给人启迪和指引。正是南昌起义,共产党人才深刻吸取失败教训,领悟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谛。

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大地武装斗争风起云涌,中国革命一扫大革命失败后的阴霾,进入了气势磅礴的土地革命新时期,从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走向领导中国人民复兴圆梦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大幕。

 

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肯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揭示了南昌起义在我军铸造军魂中的重要历史贡献。

习近平同志在建军90周年讲话中,在总结我军建军治军历史经验中,特别指出: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12]]

他在纪念朱德诞生130周年时,还指出:朱德“领导南昌起义军余部进行‘赣南三整’,在部队建立党支部,实现党对军队全面领导”。[[13]]

习总书记对南昌起义加强党的建设的肯定,表明第一支人民军队诞生之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已作为铁血军魂熔铸于军队建设之中。

南昌起义全过程,生动地诠释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我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发端于南昌起义”;

我军军魂的铸造,也始于南昌起义。

200772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伟大壮举   不朽军魂》纪念文章。

文章写道:“南昌起义揭开了铸造人民军队军魂的序幕”。文章还阐明:南昌起义,不仅开创了一个新时期,诞生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而且开始了铸造我军军魂的伟大实践。

我们从南昌起义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南昌起义铸造军魂的生动轨迹:

南昌起义前,中央就决定“组织前敌委员会,指挥前敌一切”。

1927727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成立,并对南昌起义作战计划、起义领导等事项进行研究,标志着南昌起义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前敌委员会的设立,开创了党对军队领导的新模式,作为中共指挥军事工作,这是第一次尝试,意义十分重大。

史料表明,第一支人民军队诞生之初,已初步提出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基本思想,规定了人民军队担负的重大任务,明确了“救国救民”的目标,提出了人民军队任务及革命纪律、政治建设等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党的作用高于一切”“党的组织是一切组织的来源”等原则。

特别是起义开始,不仅任命了由中共党员担任的各级部队党代表,而且在有条件的部队设立了师团党委、党支部,有的还在连、营设立了党小组,初步体现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尤其是起义军南下主力溃散后,面对部队混乱溃散形势,朱德、陈毅抓住时机,果断进行了“赣南三整”,有力地巩固和稳定了部队。[[14]]

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败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起义军余部,在西进的艰苦转战中,起义军在挫折中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正是因为有党的领导,有共产主义信仰的武装。

朱德率领起义军余部从三河坝突围后,经闽西进入赣南山区,不仅遭受敌人频繁袭扰,而且生存环境异常艰辛。10月间,山区的气候已经很凉了,起义军官兵还穿着起义时的单衣,几个月长途跋涉和连续作战,早已破烂不堪,那些经不起考验的人,有的不辞而别了,有的叛变了,在这异常艰难的时刻,朱德、陈毅成了整个部队的主心骨。他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身先士卒的行动,力挽狂澜,使这支濒临瓦解的部队得以保存下来。当年跟随朱德、陈毅艰苦转战的杨志诚,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深情的回忆:

“回想起来,当时部队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有一种巨大力量在起着作用,那便是党的坚强领导。记得在那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朱德、陈毅等负责同志,他们穿插在行军行列里走着,肩上扛着动摇分子扔下的步枪,或是搀扶着病号。他们一面走,一面和士兵讲解着革命的道理,指出革命的前途。沿路上,党代表陈毅同志曾经不止一次地召集我们这些党员谈话、开会,要求党员切实掌握好部队,要我们受得住失败的考验,做失败时的英雄……。这样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混乱和动摇渐渐减少了,终于将这支部队保存下来”。[[15]]

在大革命失败的低潮,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起义将士对信念的执着,对党的忠诚显得尤为重要。起义军永远奋战在党的旗帜下的决心,在以后建军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听党指挥”已成为我军不变的军魂。

历史已经证明,保留下来的这支七八百人的队伍,是大浪淘沙的真金,是南昌起义军的精华,他们以自己实际行动,表明了对党的坚定信念,他们个个是军魂铸造的亲历者。

有人曾经问,南昌起义主力失败后,起义军所剩无几,在短短二十二年后,它不仅拥有千军万马,而且夺取了政权,靠的是什么力量呢?

靠的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靠的是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筑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在建军9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又强调:

“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16]]

这不仅是对南昌起义、人民军队成长史的总结,更是对建设世界一流新型人民军队的庄严宣示。

南昌起义的伟大壮举,生动诠释了:“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的伟大真理。

党的领导,如定海神针,中共能顺利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靠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核心领导;起义军余部能走上井冈山,揭开朱毛会师、创造工农红军的新的一页,靠的是以朱德、陈毅为核心的党的领导;实现百年强军伟大目标,更应坚定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讲话》,是我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行动纲领。我军近百年辉煌历史表明:南昌起义开始的我军传家宝,是人民军队必须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历史庄重告诉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军不变的军魂。

南昌起义光芒永存!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第6卷,201312月版,第106

[[2]] 《求是》杂志,202215期。

[[3]]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19号(特字第97号)摘录)》(1927年),中共中央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巜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一一1931)第7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6页。

[[4]] 南昌市史志办公室、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设风云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2页。

[[5]] 金及冲:《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战略对策》,2019年,《炎黄春秋》杂志第一期。

[[6]] 《求实》杂志,202215期。

[[7]] 《人民日报》,2017 8 2日。

[[8]]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103-104 页。

 

[[9]] 贺晓明:《贺龙的 1927 年》,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 , 3 页。

[[10]] 叶匡政编《大往事》,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 年版 , 305 页。

[[11]] 《人民日报》,2017 8 2 日。

[[12]] 《求实》杂志,202215期。

[[13]] 何友良:《八一起义与中共党军关系的演进》,《新华文稿》,2017 17 期。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朱德传》(上),中共文献出版社 2016 版,第 108-11 页。

[[15]] 杨志诚:《艰苦转战》,《亲历南昌起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14315页。

[[16]] 《人民日报》,2017 8 2日。

 

 

 

军魂,从这里开始铸造

——析南昌起义是“听党指挥”生动体现

周根保

 

 在探索百年强军之路的历史经验时,在不少人的眼中,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之“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什么从一诞生,就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笔者从南昌起义的史料研究中,深刻认识到:

 

“听党指挥”: 是解开这个“谜”的金钥匙。

 

笔者认为:研究如何实现百年强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战略目标,应特别重视研究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这个传家法宝。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军是党缔造的,一诞生便与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

重视研究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尤其是重视研究创建人民军队之始的南昌起义:是如何孕育“听党指挥”,这个不朽军魂?是坚持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要课题。

特别在实现百年强军的伟大目标的今天,弄清南昌起义与“听党指挥”内在相互辩证关系,对深刻认识人民军队百年强军之路的历史经验,意义重大。

 

一、“听党指挥”,是南昌起义发动的政治保证

 

人民为什么选择共产党?

共产党为什么选择武装斗争?

中共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什么在南昌城头打响?

先听听毛泽东同志,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坦陈共产党人为什么要“上山打游击”的初衷。他说:

“我是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有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打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1]]

再听听——周恩来对南昌起义由来的回忆:

1961918日,周恩来视察八一起义纪念馆,走过会议大厅,说:

727日,是在这里成立了前委,决定南昌起义是对的,本该早动手……”,“直到7月下旬,汪精卫已经公开反共了,再不动手,连剩下的武装力量也保不住。”[[2]]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话,深刻说明:

党决定发动南昌起义的根本原因:

是中共在敌人屠刀下,认识了枪杆子的重要性;

是共产党人为了挽救党、挽救革命,被敌人逼得无路可走,被迫拿起枪杆子……

 

历史表明,南昌起义,是在白色恐怖蔓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共产党人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组织被打散,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彷徨动摇者纷纷脱党,有的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事,并指认捉拿自己的同志……中国革命由高潮转入了低潮……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在于党成立之时,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旗帜上;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还在于有一批坚定理想信念、有深刻历史自觉的追随者。

在这个革命与反革命的生死搏斗中,在共产党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面对凶恶的敌人,听党指挥,勇敢地拿起武器,用革命的武装,粉碎敌人的屠杀和进攻……

历史的真实记载,令人格外心潮澎湃——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1927年……

据南昌起义研究先行者张侠在《南昌起义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中记载:

1927712日,适应形势的需要,中央进行了改组,周恩来等主张武装斗争的领导者,走上了核心领导地位;

713日,中央发表了对政局宣言,提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714日至17日,周恩来与张国焘、瞿秋白等中共高层领导,酝酿武装起义,第一次明确提出动用叶挺、贺龙等党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在南昌暴动;

718日,中央在武昌召开扩大会议,初步决定南昌起义,并决定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718日晚,周恩来指定聂荣臻等三人,组成军委前委,连夜赶往九江,向部队党员干部,传达中央决定;部队开始了起义准备;

719日,朱德受领先行任务,秘密返回南昌,721日到达南昌,开始进行起义前准备工作;

    根据朱德传达的中央指示,江西省委地下党组织,立即积极开始了起义前准备工作;

720日,李立三等举行九江碰头会,为南昌起义提出了新的建议;

725日,中央常委开会,最后确定了南昌起义……

727日,叶、贺部队奉张发奎“东征讨蒋”的命令,到达南昌;

同日,周恩来在陈赓的掩护下,秘密到达南昌,把起义推进到发动的阶段:

当晚,召开第一次前敌委员会,确定了起义相关事宜,决定把暴动时间从28日推迟到30日;

728日,周恩来拜会贺龙,并宣布贺龙为起义军第二方面军代总指挥……[[3]]

729日,各方力量已云集南昌,起义计划只剩最后一笔……

正当起义准备紧张有序进行中,从莫斯科吹来一股冷风……

726日下午4时,在汉口一所住宅,中央领导人秘密举行会议,新来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传达了共产国际对南昌起义报告的复信:

“如毫无胜利的机会,则可不举行南昌暴动。”[[4]]

 

无论当时还是今天,人们都会认为,这实际上是一封不完全同意起义的电文。

根据共产国际代表指令,张国焘于730日,匆匆赶到南昌,立即在前委紧急扩大会上,报告了26日中央会议情况。

据李立三后来向中央报告看,张国焘应该是准确表达了共产国际电报的精神。(虽然这可能已经是一个永远无法最后定论的问题。)

当张国焘介绍完这次来南昌意图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砰地拍响了桌子!

周恩来突然忍无可忍,愤怒地吼道:如果我们此时不行动,我只有辞职,也不再出席今天的特别委员会议。

虽然周恩来的怒火,当时是冲着张国焘来的,但谁都知道,这实际上是积累了几个月压抑情绪的总爆发。

1961918日,周恩来视察八一起义纪念馆时说:

“我们要行动,张国焘赶来竭力反对,气得我在会上拍了桌子,(后来,他告诉别人,拍桌子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有的人(指谭平山)还主张把张国焘绑起来,我不同意,说:张国焘是中央代表,怎么能绑呢?”[[5]]

 

争论实质是两个问题:

一是对联共中央指示的认识。联共意图是要停止这一暴动,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们,从当时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分析南昌我军处于绝对优势实际,认为起义成功大有希望,抵制了联共的错误主张,摆脱了共产党国际的束缚,坚定地做出了“还是干”的决定,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存,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

二是对张发奎的态度。张国焘坚持“不经张国奎同意,就不可动”的右倾观点,周恩来则是坚持把发动起义和争取张发奎的工作分别开来。南昌起义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能因为做张发奎的统战工作,而停止起义。

贺龙后来回忆说:“如果不是周恩来的英明决定,八一南昌起义很可能被取消了,这是周恩来同志在党的危险时刻为革命作出的很大贡献。”

试想,如果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前委会不及时、果断地做出起义的决定,稍有迟疑,我党仅有的这一点武装力量,必将完全断送……

正在我党加紧起义准备同时,国民党武汉政府也加紧了军队中的“清共”活动。

724日,汪精卫与张发奎密谋,企图以要叶挺、贺龙参加庐山军事会议为由,相机削去其兵权……

其时,叶挺、贺龙只要稍微留恋优裕的生活,要么接受张发奎的命令东进参加军阀混战,要么就上庐山交出兵权……

但此时的叶挺、贺龙,对国民党的叛变气愤不已,对局势恶化保持清醒的头脑,早已大局在胸,做好了起义的心理准备。

725日,在九江甘棠湖“小划子会议”中,叶剑英、叶挺、贺龙一致商定:

不上庐山;不去德安;立即把部队开往南昌牛行车站,到南昌参加起义。

山雨欲来风满楼……

南昌暴动的大钟,在滴滴答答地走着……

731日晚,起义部队仍在静寂中。但没有一人入睡——

尽管他们无心想象未来,他们只知道今晚有行动。

午夜,12时过后,砰!砰!砰!城内某处清脆地响了3枪,这是指挥部起义的信号。

81日清晨,枪声逐渐稀落,经4小时激战,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

经刘伯承合算,城内敌人全部肃清,歼敌了3000余人,缴枪5000多支,还有大炮数门。

起义成功了!

在南昌这座英雄的城市,我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

从这一枪开始,中国人民走上了与敌血战的二十二年的艰苦历程……

从这一枪开始,“听党指挥”——这个不朽的军魂,开始孕育、壮大、闪光……

 

在南昌起义暨建军九十周年庆典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从共产党人的重任和担当,深刻揭示了中共发动南昌起义发动的根本原因。他说:

 

“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的屠刀。一时间,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6]]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初心,共产党人的使命,阐述了中共发动南昌起义的初衷与根本原因,令人醍醐灌顶。

南昌起义的史实说明:批判武装不能代替武装的批判,中共从血的教训,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从国民党反动派屠刀下,悟出了“只有拿起枪”,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能担当中国革命的使命,才能改变人民的命运,才能完成共产党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里行间,透视了一个伟大的真理:

南昌起义,是中共政治上一次重大觉醒;

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政治自觉;

南昌起义的发动,是共产党人“听党指挥”的生动体现!

人们知道,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没有成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最后革命果实被蒋介石篡夺了,新军阀代替了旧军阀,中国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奋斗目标。

但中国革命怎么搞?一直处于迷茫的探索中。

1924年,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人,按照莫斯科的指令,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组织和宣传工农运动上,放在帮助国民党如何壮大发展国民革命军上……

当年斯大林也是一直把中国革命成功的希望,放在国民党和蒋介石身上。

当初中国共产党要求建立自己的武装,他却不以为然,把支援的武器装备都给了国民党……

2011年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

“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对大革命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鲍罗延也认为,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未能集中力量打击蒋介石,是“当时我们在中国所犯的最致命的一个大错误。”[[7]]

 

中国革命的航船,在共产国际的错误的导航下误入歧途——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

此时,蒋介石、李济琛、冯玉祥、唐生智,一齐挥舞起屠刀,向共产党杀来……

1927715日,汪精卫宣布正式同共产党决裂……

中国革命,在莫斯科遥控指挥下,一步步陷入绝境……

大革命失败和国民党的屠杀,使中共对军事工作完成历史使命的认识,有了根本转变。

南昌起义的发动,正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

有的史学家称:这是中共历史上思想上第一次大解放。

史实表明: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照抄俄国革命道路,要求共产党必须先夺取城市,再夺取农村,在中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南昌起义领导人,在起义军主力在广东潮汕遭到失败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提出起义军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运动,开展武装斗争。

朱德、贺龙,继毛泽东之后,开始了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辟了湘南和湘西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党在今后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从南昌城头的枪声,到北京天安门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终于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目标”。

有的学者称:

南昌起义,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伟大的军事暴动,诞生了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揭开了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开端,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一次重大的觉醒。

周恩来等革命老一辈,为了忠诚党的初心与使命,听党指挥,勇于献身的政治自觉,是南昌起义发动的政治基础和根本动力。

 

二、“听党指挥”,是南昌起义英雄壮举的力量源泉

 

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内不少同志甚至相当一部分高级领导干部,对开展武装斗争缺乏正确认识,对党独立掌握军队缺乏应有的政治自觉。

“第一枪”打响前,党还未独立组织、领导、指挥过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

大革命失败后,乌云笼罩着天空,全国一片白色恐怖,反革命势力甚嚣尘上。

在这黑暗重重、前途茫茫的严峻时刻,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选择是:

要么任人宰割,坐以待毙;

要么高举义旗,奋起反抗。

    南昌城头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从血泊中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拿起枪杆子,又战斗了……

     八一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当年大多是身居要职的高级将领。是“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把众多中华民族精英凝集到了南昌。

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一腔热血,听党指挥,义无反顾地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他们的英雄壮举,堪称“听党指挥”的典范。

历史的记录,是鲜活的注释:

1938117日,蒋介石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

会上,蒋介石问贺龙:

当年,你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军长不当,去参加共产党的南昌暴动?

贺龙用“政见不同”,不卑不亢地回击了蒋介石。[[8]]

此时,贺龙尽管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已心向共产党;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目标,蒋介石是不可能理解的。

 

贺龙曾说:“我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什么目的,而是当时我就选择了今后一生要走的道路,那就是坚决跟共产党走。作出这个决定,我花了七年的时间。……我是农民出身,农民的苦难我是亲身感受过的,那时军阀政客争权夺利,腐败堕落,我感到只有跟着共产党,国家、军队和个人才有出路。因此下定了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再没有动摇过。我曾几十次提出入党要求,但当时先认为我是高级军官,要多考验,直到八一南昌起义后,我才在瑞金加入了党。”[[9]]

 

萧克回忆,朱德曾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立了很多战功。1922年,当他36岁时,已经当上了滇军旅长,金钱地位权利都唾手可得,但就在这时,他接触到了共产党的学说和主张,就毅然抛弃一切,辞职离家,寻找共产党。当他被陈独秀拒之门外,便远渡海外,在德国,终于由周恩来介绍入党,之后又赴苏联学习。

1926年回国,半年后,他来到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贺龙的坦诚,朱德的执着,凝集着老一辈革命家对“听党指挥”,为民奋斗历史使命的真诚和执着。

八一南昌起义发生的许许多多故事,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革命前辈“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

 

在南昌起义中,叶挺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叶挺的部队不仅是南昌起义的主力,特别是他本人毅然抛弃优裕的生活,抛弃名利,面对国民党方面的利诱,毫不动心,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义无反顾,“听党指挥”,投身起义之中,更是难能可贵。

据聂荣臻回忆:七月中旬中央在武汉开会决定南昌起义后,当晚,周恩来匆匆赶到军委传达,指定聂荣臻等三人为前敌军委,聂荣臻为书记。前敌军委任务是先到九江去,通知我们同志,做好起义的准备。

聂荣臻到九江后,住在叶挺的司令部,根据周恩来指示,第一个通知叶挺。[[10]]

在第二方面军中,大部分部队都是老粤军和老四军演变而来的,他们的军事生涯都与这支部队息息相关,如今要他们从这支部队分离出来,绝非轻而易举。叶挺顶住了各方面的疑惑与压力,向组织明确表示,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当时实际情况是,在汪精卫步蒋介石后尘叛变革命后,共产党员叶挺,何去何从,十分引人关注。

叶挺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4师师长,具有将军军衔,每月有几百块大洋收入,又是北伐名将,战功卓著。然而,在党的指示面前,叶挺毅然放弃这一切,义无反顾投身起义之中

叶挺会率部起义,张发奎万万没有想到!

张发奎在自传中说:“那次庐山会议,叶挺、贺龙、没有出席,因此会没有开成。不过,我并不认为共产党会发动叛乱,所以没有先下手逮捕他们”。[[11]]

此时张发奎还认为叶挺会念旧,他曾对劝他应约束和防备叶挺的国民党将领颇为自信地夸口:叶挺和他是广东北江的小同乡,从小便在一起,可以说是如兄如弟,以他和叶挺的私人关系,他认为叶挺绝不会与他为难。

 

这话也不无道理,叶挺与张发奎,是同乡、同庚,又是同学、同事。1912年他们同时考上黄埔长洲岛的广东陆军小学,同编在一个班,1914年又同时考进武昌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同窗两年。1919年叶挺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粤军,翌年张发奎也投奔粤军,1921年他们分别担任总统府警卫团第二营、第三营营长。1924年,叶挺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8月,叶挺回国,同年11月,已任国民革命军第12师副师长的张发奎,推荐叶挺任第12师第34团团长,19261月,34团改为独立团。张发奎从第4军长提拔到第2方面军司令,叶挺也从第25师副师长,升任第24师长……张发奎和叶挺,从军队职务看,一直是上下关系。而且叶挺的部队,一直是张发奎最信任的部队。

叶挺的部队是起义军的基础力量,叶挺的态度极为重要。在私情与党的指示面前,叶挺毫不含糊,表达了对起义的坚定支持。

    此时,如果叶挺对张发奎不舍旧情……

此时,如果张发奎对叶挺的部队产生警觉……

此时,如果叶挺在党的指示面前产生了动摇……

中共“第一枪”,能在南昌城头打响吗?

 

当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在党中央决定在八一南昌起义时,他随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到达九江,当得知汪精卫、张发奎密谋邀请贺龙、叶挺上庐山开会,届时予以扣留的消息,他不顾个人安危,连夜找到贺龙、叶挺到甘棠源烟水亭附近碰头,以划船赏景为名共商对策。

这个史称“小划子”的会议,对保证起义领导人和主力部队及时开往南昌,起了重要作用。

后来,他还从维护起义军的立场出发,机智地说服张发奎,使他放弃对起义军的追击主张,使起义军得以在没有追兵的情况下,集中全力在赣南与钱大钧、黄绍雄部队作战,打开南进的道路。

 

在八一南昌起义中,刘伯承是周恩来军事上的得力助手。泸州顺庆起义后,刘伯承“听党指挥”,辗转来到南昌,临危受命任参谋长。

周恩来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室,深挚地回忆道:“开始参谋团没有人任参谋长,我就指定伯承做,起初他谦虚不肯答应,说:‘我怎么领导你和叶挺、贺龙呀!’后来我说,‘一定要你做’,他才接了这个职务”。

停了一会儿,周恩来又说:“伯承是在八一南昌起义立了功的,他一贯周到细致,作战指挥很有办法。”[[12]]

起义中,刘伯承一直和贺龙在一起。贺龙在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说:“刘伯承是代表党来二十军工作,帮助了我,改造了部队,这场战斗是我们一起指挥的。” 

 

八一南昌起义的准备工作,聂荣臻曾作出了特殊贡献。起义前夕,聂荣臻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组织前敌军委先期到达九江,负责向起义军党的负责同志传达中央起义的指示,做好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725日,周恩来在九江交给他一个任务,要他设法把驻在九江至马回岭的第二十五师,拉到南昌参加起义。

聂荣臻单枪匹马来到马回岭,与张发奎亲信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密谋策划,几乎三天三夜未合眼。

81日下午,起义军以“打野外”为名,将部队拉出驻地,按计划向德安行进。正在此时,张发奎带卫队营乘火车追来,妄图拦截起义部队前往南昌,聂荣臻毫不犹豫令七十三团官兵向张发奎乘坐的列车猛烈射击,张发奎吓得狼狈而逃。

聂荣臻靠孤胆与智慧,单枪匹马拉出来了该师两个团和一个重机枪连。这支部队后来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成为井冈山的主力军之一。

 

在八一南昌起义中,还有彭拜、恽代英、谭平山等革命老前辈,都在南昌起义中,留下了许多“听党指挥”的生动故事……

南昌起义的史料表明:

“听党指挥”,——

不仅是南昌起义的根本动力;

也是革命前辈,创造历史奇迹的唯一力量源泉。

朱德上井冈,就是有力的例证。

 

三、“听党指挥”,是朱德率领起义军余部走上井冈山的精神支撑

 

起义胜利后,前委即按照中央原定计划,率起义军于83日开始了南征行动。

因部队未来得及整顿,动摇分子未清除,严重地影响部队的稳定,蔡廷锴领导的第十师,刚刚撤出南昌,就脱离起义军,投奔了蒋介石……

加之当时正值南方酷暑,起义部队沿途还要与堵截的敌人作战,因此损失很大。[[13]]

1927919日,朱德指挥第九军教导团和第二十五师2500人,驻守三河坝。

103日至6日,与来袭之敌钱大钧部2万余人,激战三天三夜后,突围到饶平,拟与主力会合。

当得知潮汕起义军主力失败消息,一时感到震惊和茫然……

当时,失败主义笼罩全军,不少人主张分散活动,(实际上是散伙)等待时机、等待上级指示。

而四周敌人共有5个师,4万余人,来势汹汹,企图扑灭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

毛泽东曾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那是乐观、自信,也是自我鼓励、自我激励,但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星星之火,应是最易扑灭、浇熄。

起义军处境极端险恶……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朱德怀着对党的忠诚,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英雄气概,挺身而出,毅然担起部队带出困境的重任。

107日,朱德在茂芝全德学校,主持召开20多人的军事会议,针对会上有人提出要解散队伍的意见,他振臂一呼:

“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14]]

 

他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作出了“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

茂芝会议,是一次重要的军事决策会议,也是起义军南下潮汕失利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会后,朱德率部向闽粤赣边界地区开始转移……

朱德在后来回忆说:

“从此以后即开始转入正确的方向——游击战的方向,不是采取过去占大城市的办法,而是实事求是,与群众结合,发动群众起义,创造革命根据地。”[[15]]

 

思路转变了,路子就宽了。朱德在西征半年转战中,创造了许许多多别开生面的新经验:

没人发饷,朱德部队开始打土豪,到地主家杀猪、挑粮食;

没有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朱德找老同学范石生合作,不仅解决经费、装备,还得到一个月的休整;

在向郴州进军中,朱德把6个连的学生兵俘虏过来,采取召开诉苦大会办法,进行阶级教育,使他们大多都自觉参加到革命队伍,许多人后来都成长为起义军基层骨干;

在梨步头驻训一个月,朱德把干部组成教导队,亲自编教材,亲自任演习对抗连长,给学员讲述如何从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

……

朱德率领起义军北上西进,历时半年之久的转战,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有一段生动的描绘:

“这支小小的革命纵队穿过闽粤赣的群山时,朱德表现了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决心。他们夜晚行军,白天就在丛林中露宿。不论是行军还是休息,那些要求解散部队的人和那些坚持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人,始终在激烈辩论。……”

朱德在争论中曾说:“至于我自己,只要还有一个人和我留下来,我就继续战斗;就是这个人也开了小差,我敢说,我还能发动起另外的人。我拒绝向军阀主义投降。我已经选定了人民革命的道路,我要坚持到底。”[[16]]

朱德朴实无华的心声,展示了他当年“听党指挥”的初心。

可以说,这也是朱德一生革命历程、“听党指挥”,最为准确的注解。

史沫特莱还在《伟大的道理》写道:

“到赣西的信丰附近,在这里,朱德召开了一次会议,最后解决与失败主义者问题。他指出,这些人应该对部队的军心涣散和绝对情绪,对逃兵现象,对某些队伍的抢劫事件负责。

朱将军用坚决的语气提出,凡是愿意离队的,必须即刻离队。

他的意见立即被某些人接受,而且见诸行动。他的参谋长是第一个离队前往上海的。

就是在十年后的一九三七年,朱将军提到这次‘开小差’事件,还满怀愤恨。其他人也络绎走开,一共走了三百多名军官和士兵,朱德眼看着他们一个接着一个走队伍,把枪架好,掉头走去,忧虑和失望刺痛着他的心。”[[17]]

严酷的斗争现实,无情地考验着每一个人。那些经不起考验的人,有的不辞而别,有的甚至叛变了。师长、三个团长与师党代表先后离队而去……[[18]]

眼看部队就要瓦解之际,正是朱德和陈毅、王尔琢的坚定信念,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把这支部队重新组织起来,成为后来井冈山斗争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朱德在1927年底和1928初,领导的湘南暴动,是起义军走向农村、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实践——

在湘南暴动中:

起义军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第一次创造了起义军、农军和农民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体制;

第一次开展“插标分田”,把土地革命的口号落到实处;

特别是在智取宜章之后,着手创建工农革命政权,这是继毛泽东之后,起义军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的红旗,向国民党进行武装夺取政权。

湘南暴动,遍及二十几个县,拥有百万人参加,革命风暴,震惊全国……

19283月,敌人组织七个师的兵力,兵分三路,对起义军开始联合围剿,朱德根据起义军主力潮汕失败的教训,不顾湘南特委反对,采取且战且退办法,撤出湖南,直奔井冈山,实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朱毛会师。

朱德成为中共领导人,第一个和毛泽东一起,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合作者。

朱德从南昌城踏上武装斗争的征程,随后他就同这支军队同呼吸、共命运,浴血奋战……朱总司令的名字和人民军队的名字,从此紧密连接在一起……

 

四、“听党指挥”,是南昌起义开始孕育的不朽军魂

 

南昌起义,不仅开创了一个新时期,诞生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而且开始了铸造我军军魂的伟大实践。

在庆祝建军九十周年庆典大会上,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19]]

他还说: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20]]

也就是说:我军军魂的铸造,“发端于南昌起义”。

这是科学的总结。

历史表明:从我军在南昌起义诞生之后,党对军队对绝对领导,一直作为铁血军魂,被熔铸于军队建设之中。

周恩来在流沙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要有继续奋战在党的旗帜下的决心。

这既是对起义军将士提出的要求,也是起义军将士“听党指挥”的集中体现。

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始终贯穿了“听党指挥”的主线。

让我们从南昌起义发展过程,看看南昌起义,是如何铸造军魂的生动轨迹:

南昌起义前,中共就决定“组织前敌委员会,指挥前敌一切”。

1927727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成立,并对南昌起义作战计划、起义领导等事项进行了研究,标志着南昌起义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前敌委员会的设立,开创了党对军队领导的新模式,作为中共指挥军事工作,这是第一次尝试。

南昌起义史料表明,第一支人民军队诞生之初,已初步提出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基本思想,规定了人民军队担负的重大任务,提出了人民军队革命纪律、政治建设等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党的作用高于一切”“党的组织是一切组织的来源”等原则。

特别是起义开始,不仅任命了由中共党员担任的各级部队党代表,而且在有条件部分单位,设立了师、团党委、党支部,在连、营设立了党小组,体现了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

南昌起义军,是经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锻炼,是一支革命的武装部队,但是它的基础是旧军队还保留着固有的不良制度和作风,特别是从饶平到大余约一个月的行军中,环境恶劣,这些不良因素显得更加突出。

靠旧军队的管理模式,部队很难维持下去,如何建设和巩固这支部队,是当时摆在朱德、陈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十月底,起义军到达大余,朱德、陈毅决定借军阀混战的空隙,在大余休整几天,对部队进行整顿。

大余整顿,首先严明纪律,规定,缴获的东西要归公,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整顿党、团组织,成立党、团支部。为了便于指挥,把队伍整编为一个纵队。

后来又根据当时面临的新形势,在崇义上堡整训中,对部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

朱德后来回忆说,通过这次整顿,“部队走向统一团结了,纪律加强了,战斗力也提高了。”[[21]]

 

粟裕在追忆这段历史时说:

“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员的核心模范作用,加强政治教育作用,是使部队重新焕发生机的唯一途径。当时部队还有党、团员五六十个人,党、团员人数不到群众的十分之一,但在重新登记后,健全了党、团组织,党、团员被派到各基层连队去,政治工作也加强了,部队的组织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这时全队虽只有七八百人,比起从饶平出发时,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但部队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已成为不灭的革命火种,这就为以后开赴湘南、奔上井冈山,打下了牢固的政治组织基础。”[[22]]

 

南昌起义参加者杨志成,在回忆起义军西进这段艰苦的日子时说:

“回想起来,当时部队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在起着作用,那就是党的坚强领导。记得在那最困难的时候,战士们常常看见朱德、陈毅等负责同志,他们穿插在行军行列里,肩上扛着动摇分子扔下的步枪,或者搀扶着病号,他们一面走一面和士兵讲解革命道理,指出革命的前途。沿路上,党代表陈毅同志曾经不止一次地召集我们这些党员谈话、开会,要求党员们切实掌握好部队……这样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混乱和动摇渐渐减少了,终于将这支部队保存了下来。”[[23]]

历史雄辩地告诉后人,起义军在进军广东遭到失败后,冲破千难万险,千里转战,最后登上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艰难历程,就是“听党指挥”的生动注释。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中国革命历史发展轨迹,鲜明地表明——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人人是军魂铸造的带头人,个个是“听党指挥”的楷模。

 

时龄29岁的周恩来,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也是铸造军魂的轴心。他对党、对革命的信仰,在南昌起义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周恩来同志忠于党和人民的高尚品格,还突出表现在临危不苟,负重战危,在紧要关头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

在起义后的南征中,繁重的工作使周恩来在进入广东后病倒了,高烧有时达到40度,但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在自己战斗岗位上。

当部队进入潮汕,遭到敌人优势兵力围攻时,周恩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到达流沙与主力部队会合后,在研究部队今后的去向的会议上,张太雷传达中央指示,要周恩来迅速回中央工作,许多同志也提出,恩来同志重病在身,应当迅速离开。

这时周恩来说:“我的病不要紧,支撑得住,我们要到海陆丰去,扯起苏维埃的旗帜!”就这样,他抱病主持“流沙会议”,做出部队撤退和领导人疏散的安排,自己带病坚持一直留在潮汕地区农村,直到起义领导全部安全转移。[[24]]

南昌起义创造了在起义军主力失散、敌人四面合围中,起义领导人没有一个被俘,没有一个被杀的奇迹,这个奇迹凝集周恩来对党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朱德、陈毅是坚定信念的一座丰碑。朱德在天心圩的讲话,现在已为大家所熟知。它表明一个党的忠诚战士,在最困难最黑暗的岁月,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粟裕视察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说:

“那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与前委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给养和伤痛困扰着我们,每天离队的人很多,部队组织散乱,一支两三千人的队伍随时都有可能散掉。就在这时,朱德发表了讲话,使大家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树立了只要有二三十个人就要把革命干下去的决心。”[[25]]

 

在革命最困难、最无望,也最容易动摇的时刻,朱德表现出磐石一般的革命坚定性,起义军将士都从他身上感受到共产主义一定胜利的信念,朱德在即将崩溃的队伍面前,树立起高山一样的信仰。

    在面临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朱德、陈毅等革命前辈,这种对信念的执着,对党的忠诚,更显得尤为可贵。

朱德率领起义军余部从三河坝突围后,经闽西进入赣南山区,不仅遭受敌人频繁袭扰,而且生存环境异常艰辛。

10月间,山区的气候已经很凉了,起义军官兵还穿着起义时的单衣,几个月长途跋涉和连续作战,早已破烂不堪,那些经不起考验的人,有的不辞而别了,有的叛变了……

在这异常艰难的时刻,朱德、陈毅成了整个部队的主心骨。他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身先士卒的行动,力挽狂澜,使这支濒临瓦解的部队得以保存下来。

历史已经证明,保留下来的这支七八百人的队伍,是大浪淘沙的真金,是南昌起义军的精华,他们以自己实际行动,表明了对党的坚定信念,他们个个是“听党指挥”的践行者,人人是军魂铸造的亲历者。

“听党指挥”——这个重大的建军原则,从“南昌城头一声枪响”,那一刻起,开始成为我军不朽的军魂……

                        

 

有人曾经问,南昌起义主力失败后,起义军所剩无几,在短短二十二年后,它不仅拥有千军万马,而且夺取了政权,靠的是什么力量呢?

靠的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

靠的是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筑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在建军9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又强调:

 

“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26]]

 

这不仅是对南昌起义、人民军队成长史的总结,更是对建设世界一流新型人民军队的庄严宣示。

     南昌起义的伟大壮举,生动诠释了:“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的伟大真理。

党的领导,如定海神针——

中共能顺利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靠的是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核心领导;

起义军余部能走上井冈山,揭开朱毛会师、创造工农红军的新的一页,靠的是以朱德、陈毅为核心的党的领导。

回望南昌起义那难忘岁月,不难看出,人民军队由弱到强,从苦难到辉煌,一个重要法宝就是:

“听党指挥”!

“听党指挥”,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军不变的军魂。

“听党指挥”——这个刻印在南昌起义将士灵魂深处的鲜明标记,已经穿越历史时空,在人民军队近百年的历程中,熠熠生辉……

 

  

 

 

 

 

[[1]] 金及冲:《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战略对策》,2019年,《炎黄春秋》第一期。

[[2]]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设风云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2页。

[[3]] 张侠:《南昌起义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8-59页。

[[4]] 《中共中央复张国焘的信》,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起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5]]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设风云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版,第23页。

[[6]] 《求实》杂志,2022年,15

[[7]]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出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14页至222页。

[[8]] 贺捷生:《唯有信仰不灭》,《人民政协报》2015818日,第4版。

[[9]] 转引自徐巍:《南昌起义领导人与八一精神》、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编:《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第233页。

[[10]] 《聂荣臻回忆录》,战士出版社,1983年版,第59页。

[[11]] 当代中国出版社:《张发奎口述自传》,20127月版,第95页。

[[12]] 南昌市史志办公室、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设风云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22页。

[[13]] 徐兆麟:《八一南昌起义历史地位新论》,《八一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研究》,第5页。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3页。

[[15]]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5页。

[[16]] 美国 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43-244页。

[[17]] 美国 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44-245页。

[[18]]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

[[1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讲话》,人民日报,201782日。

[[20]] 同上。

[[21]]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南昌起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451页。

[[22]]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编:《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35页。

[[23]]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亲历南昌起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14页。

[[24]] 张侠:《南昌起义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1页。

[[25]]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编:《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版,第239页。

[[2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讲话》,人民日报,201782日。

Copyright 2011-2019 by www.nc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地址:南昌八一大道418号电话:0791-86239870
联系及投稿电子邮箱:luntan81@163.com赣ICP备19000874号-1 技术支持 格网科技 浏览量:4809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