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您的位置: 首页 > 南昌起义

从江西大旅社到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来源:作家 云从龙 日期:2024-09-04

包凤琪老人
七月中旬,我随王令策老师拜访了一位老人家,她的名字叫包凤琪,今年八十八岁。
包凤琪是谁?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王令策老师是我的忘年老友。他的父亲叫王咨臣,是江西著名的藏书家和文史学者。民国二十六年(1937),王咨臣进入江西省立图书馆工作,大概从这一时期开始,他就非常注意对流散各地的江西地方文献的收集。1952年,王咨臣供职于江西省文管会,抢救出许多珍贵历史文献,也逐渐成长为后起的藏书家。
王咨臣的藏书楼先后有过多个雅号,如“凯庐”、“千简斋”、“含山楼”、“夜雨楼”、“立三书屋”等等,最终以“新风楼”名世。到王老师这里,新风楼已经整整经历了两代人七十余年的守护,所藏古籍、文献、信札、书画等琳琅满目,尤以有清以来江西地方文献最见特色,深具学术价值。可以这么说,在当代江西民间藏书界,如果新风楼谦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民国三十六年(1947),王咨臣三十四岁。这一年,他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迎娶包畅敏女士。这是他的第二位妻子,元配熊氏于抗战胜利前夕病故。
熟悉老南昌的人,都知道“包家花园”这个名字。没错,包畅敏就是从“包家花园”这座大宅门里走出来的。因为在女儿辈中排行第八,故被称之为包家“八小姐”。八小姐的伯父是清末民初之际江西巨商包竺峰,父亲是包金坡。
包竺峰祖籍江西南丰,故他的家族又被称为“南丰包氏”。1923年,发达之后的包竺峰在南昌城郊依照苏式园林的规制,营建了“包家花园”,成为一时之盛。
据地方文献记载,包家花园占地面积约有20亩,里面奇石名木,桥廊曲水,应有尽有。包家四小姐在此用荷花池内的露水发明了一种碧色布料,被称为“天水碧”,做成旗袍后,成了风靡南昌的时尚。
今天,包家花园作为一个地名,已深深融入南昌的历史记忆深处。
王令策老师(左)在和包凤琪老人(右)交谈
 
1947年4月1日,南昌市府举办全市第三届集团婚礼,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集体婚礼”。在新人名单上,王咨臣和包畅敏也是其中之一。
婚礼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4月4日儿童节(民国政府法定节日),王咨臣和包畅敏在江西大旅社江天酒楼举办婚宴答谢宾客。据王咨臣后来回忆,当时一桌婚宴酒菜八块大洋,这在当时的南昌属于相当奢华的消费。
江西大旅社位于南昌最繁华的万寿宫地段,是省城里最高档次的酒店。一般人家断不会在如此豪华的地方摆酒设宴,而对包畅敏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这不仅是因为她家世“阔绰”,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江西大旅社就是他们包家的产业。
1924年,包竺峰与李晋笙等人合股,勘址建造了江西大旅社。江西大旅社共五层,总体呈回字形。亲历者后来回忆:
江西大旅社整个部署是:楼下一层的前厅一边是办公室,一边是服务台,中间两旁是贵宾休息室,也作喜庆宴会之所,后厅一列五间,中间是结婚或作其他喜庆礼堂,两旁是新房或作嘉宾休息之用,红木家具,穿衣大镜,布置颇为雅致,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兼而有之。二、三两层的前厅由熊汉卿、熊云藻等承包开办“江天酒楼”中菜馆,以京苏大菜为主,兼营川浙名菜。四楼前厅承包给胡正涛等开设“西江春西菜馆”,经营西餐及咖啡糕点。五楼全部承包给胡正涛,徐自新等以露天花园为号召,开设“摘星茶社”,取其既可品茗,又可尝月观星之意,全部靠背藤椅,配置小园桌,铺上雪白台布,插上瓶花,四周摆满鲜花翠竹,可谓幽静雅致,同时还有风味小吃,供人宵夜晚酌。二、三、四楼三层的中间两旁及后厅,均为旅客住宿房间,有套房有单房都为官僚军阀及娼妓所占用,成日成夜都成了军阀豪门、达官贵人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场所。(南昌文史资料·第五辑 第198页 1987)

俨然江西版的“百老汇”。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摄于2024年8月1日)

 

如果你对“江西大旅社”还是没有什么印象,那么对它的另外一个身份——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是的,爆款网红景点、一年365天都是人山人海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它的前身就是江西大旅社。
从八一起义纪念馆正门进去,映入眼帘的那栋古色古香的四层大楼,就是当年的江西大旅社。对照历史照片,会发现一百年过去了,它还是初建时的老样子。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里向国民党右派正式宣战,从书生革命走向武装革命,直至22年之后,历史归零,天地翻覆。
1955年5月9日,包氏家族的四位代表人宋名薇、包忠宣、包忠恂、丁毓德共同将江西大旅社捐给了南昌市政府。后来的《南昌日史》中如是记载:
按照有关规定,捐献房屋一般不予接受。经市长办公会议决定:中山路原江西大旅社房屋是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为保护革命历史文物,方便群众参观学习,同意将该房屋接收归公,但应给予一定奖励。
南昌日史
过去十多年间,王令策老师一直悉心收集有关包氏家族的文献和史料,但上述有关记录中,“丁毓德”究竟是谁,他始终未能找到答案。
直到见到包凤琪老人之后。

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回字形天井

 

老人是包竺峰的孙女,也是现今为数不多亲历过包家往昔荣光以及知道包家旧事的人。从辈分上来说,王老师和老人是表姐弟关系。但是,在过去几十年的岁月里,他们从未见过面。
八十八岁的包凤琪老人,独自一人住在老城区的一幢家属楼中。退休之前,她一直在广润门学校,担任校长多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几个月前,因为下楼买东西,不小心摔了一跤,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初夏,女儿自南洋回来探亲,才有了我们这次见面的机会。
老人的记忆时好时坏,但得知我们要来,她特意找出了前几年本地纸媒有关包家花园的报道做了功课,就连我的相关情况,也在网上扒拉出来看了一遍。看得出来,老人对我们的到访十分重视。
老人的父亲包庆熙(字雍叔,又字雍龙),是包竺峰的第三个儿子。民国二十五年(1936),老人出生在南丰老家。两年后,母亲因生妹妹包玲如难产不幸去世。其后,包雍叔继娶第二任妻子,即老人家的继母。继母来自上海,受过教育,与丈夫包雍叔一起住在包家大屋(在今南昌市内六眼井华润万家一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包雍叔因病去世,继母随即离开,临走时给包家人留话:不要再来找她,她要去寻找自己的进步(包凤琪口述)。从此杳无音讯。
这位继母,就是上文中提到的丁毓德,也是王老师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找的一个人。1955年,宋名薇、包忠宣、包忠恂、丁毓德四人代表包氏家族捐出江西大旅社。这四人中,宋名薇是包竺峰长子包敬柏的妻子,包忠宣、包忠恂则是宋名薇的儿子,唯有丁毓德的身份,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团。现在,终于水落石出。
丁毓德给老人留下了很深很好的印象。每天晚上,丁毓德都要带着年幼的包凤琪睡觉。稍长,丁毓德又带她去上海读书。离开包家时,丁毓德还特别叮嘱,一定要让包凤琪去读书。
从老人的叙述中,我似乎可以穿透时间,依稀看见丁毓德的风采。她既是位新女性,也是位旧女性。她对包凤琪视若己出,代表丈夫本房捐出曾经见证过历史的江西大旅社,最后又成为出走的娜拉,毅然决然地走出大宅门。她是早已被遗忘的存在,是浩瀚历史中的惊鸿一瞥。
参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自右向左:包凤琪女儿,包凤琪,周思超馆员,王老师)
 
临走时,王老师特意告诉包凤琪老人,八一起义纪念馆在8月1日将举办《百年流光:江西大旅社的前世今生》展览,如果方便,当日可同去看看。
老人欣然答应。
1959年10月1日,建国十周年,《江西日报》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今天开馆》为题刊出一则新闻:

1959年10月1日的《江西日报》

报道中所说的“总指挥部的大楼内”即江西大旅社,从1924年由包竺峰等人投资建成到1959年身份转变,成为革命记忆的历史现场所在,弹指间就是三十五年。

《百年流光:江西大旅社的前世今生》展览在年初就开始筹备,一月杪,我陪同八一馆的几位工作人员专程去拜访王老师,向他了解有关包竺峰及江西大旅社的情况。但时去久远,历经动荡,所有的往事只能向尘封的故纸中去打捞,至于实物实证,则少之又少。

8月1日,晴空万里,包凤琪在女儿的陪同下,如约来到八一馆。馆里两位工作人员朱小可和周思超全程陪同,为我们做了十分细致的讲解。这次布展大纲由周思超馆员执笔,很多表述都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才最终定稿。在展览现场,周馆员还指着一个版面上的文字问我,这样写可不可以。看得出来,她们对这次展览十分用心。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变迁

(来自《百年流光:江西大旅社的前世今生》展览

老人家兴致很高,从一楼上来的时候,她指着其中的一个房间说,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进入展区后,她仔细看了每一块版面和展品,似乎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会让她感受到特别的温度。在一个展示包家宗谱的版面前,她驻足良久,有些出神。我不知道那一刻她在想什么,但可以肯定,在看到宗谱上先祖和父辈们的名字时,她一定感慨万端。
和近世中国所有知名或不知名的大家族一样,包家自一百多年前行商起家到现在,早已犹如飘零的大树,凋落于五湖四海。王老师告诉我,这些年来,他为了收集包家的史料,去过武汉、绍兴、徐州等地,寻访过很多包家后人,但大多数人对祖辈的事迹所知甚少,漠然无感,还有一些后人迁居海外,血脉的联结几乎完全断裂。
这或许不唯包家如此,而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现状。不知来自何处,不知去往何处,所谓活在当下,不过行尸走肉,浑浑噩噩。

《百年流光:江西大旅社的前世今生》展览正在展出
(该展览将持续展出到11月份,有兴趣的朋友可去看看)

 

最后说说包竺峰。
十多年前,我从武汉一位朋友手上高价买入一枚银质纪念币,上面镌着一行小字:包竺峰先生千古,并有包竺峰的一个头像。据朋友说,这枚纪念币,是他朋友的朋友,在长江边上用金属探测仪偶然找到的。
在纪念品收藏中,这枚纪念币肯定不属上乘,但对于南丰包氏而言,这枚纪念币无疑非常重要。它很有可能,是目前仅存于世的一枚。年初,我向八一馆的朋友说起此事,她问我是否方便借展,我说当然可以。就这样,在尘封了将近百年之后,这枚小小的纪念币,带着主人百年前的荣光,再次走到了聚光灯下。
1874年,包竺峰出生于一个商绅之家,祖籍江西南丰,谱名发鸾,字竺峰。据王老师的考证,包竺峰生于南昌,成长于上海,而不是现在一些文章里所说的南丰县市山镇吉岭包坊村。
南丰旧属建昌,今属抚州市,东临福建,抚河干流盱江穿城而过,自古以来文章节义,商贸发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便出生在这里。包竺峰家族在咸丰年间(1851—1861)开始行商,经过其祖父包深鉴(1815—1867)、父辈包斯莹(1838—1905)、包斯嵋(1844—1911)、包斯献(1847—1894)等两代人的苦心经营,到包竺峰出生时家道已比较殷实。1896年,包竺峰回乡参加县学考试,获得生员身份,即其家谱中所载的“清郡廪生”。这是包竺峰一生获得官方认可的最高学历,此后,他便再也没有参加过科考。

包竺峰纪念币(没拍清楚,将就着看)

没有功名,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仕途。‍据1926年《包氏族谱》记载,清末包竺峰曾“特授銮仪卫经历、署理浙江绍兴府正堂、补用道、试署库伦高等审判厅厅丞,诰授资政大夫、晋封荣禄大夫、钦加三品衔赏带花翎。”对于一个仅有廪生身份的低阶士人而言,能获得这些职务和荣誉,大概率是靠献金捐款而来。这也符合清末商贾阶层纷纷捐官的历史传统。从来官商一体,有了体制内的身份,在商场上自然会更加游刃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包竺峰“署理浙江绍兴府正堂”的时间,大致在鉴湖女侠秋瑾被绍兴知府贵福等人处决不久之后,很有可能包竺峰就是贵福的继任者。此时不仅是绍兴,整个天下人心都在思变,清政府已惶惶不可终日,包竺峰也成了风雨飘摇中勉力而为的裱糊匠。
有关包竺峰在绍兴等地任上的主政情况,目前所见史料极少,仅见的几则,如1997年《绍兴市志》载:“清宣统元年(1909),‍绍兴知府包发鸾设立塘闸研究所,修葺西江、北海两塘。”有关于此,恐怕仍待史料发掘,深入探究。
1911年之后,包竺峰先后出任民国众议院议员、奉时总执政令派充江西全省矿务督办、江西省地方银行行长等职务,还获得过北洋政府颁发的二等大绶嘉禾章,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商人是包竺峰最主要的身份。北伐前后,包家的实力达到鼎盛,包竺峰毫无疑问是这一非凡成就最主要的缔造者。
包竺峰家族究竟是如何发达起来的?就现在可见的史料而言,说法很多。如1987年出版的《南丰文史资料》所刊彭嘉宾署名文章《南丰“包家”的发迹史》认定,包竺峰家族靠贩卖米粮起家。又如近年江西地方的一些报纸刊文指出,包家的发财之道是靠三条小火轮贩卖私盐。还有人指出包家与清末保守派人物张勋关系密切,曾受到过他的庇护。更有一些观点,粗暴而直接,将包竺峰等人描绘成黑白通吃的资本家,其成功之道无非两个字:剥削。

1949年江西大旅社的商业营业执照申请书

(来自《百年流光:江西大旅社的前世今生》展览

这些观点可能都不是事实的全部。《包氏家乘》中有这样两条记载:
迨同治甲子,发逆窜扰江右,而抚建地方,尤遭蹂躏,田园荒芜,饭囊羞涩,不得已,命长子就贾豫垣,次与幼亦先后赴垣娴习会计,不数年间,恢扩先绪,丕振家声。
大夫乃弃举子业,随两兄就贾豫垣,始创箔坊。继而懋迁淮扬,渐及芜湖、申江等地,数年之间倍获赢余。
包氏家乘
第一条是说,太平军滋扰江西之后,包深鉴即令长子包斯莹离开老家南丰前往省会南昌行商,次子包斯嵋和幼子包斯献则去学习会计业,大致是做学徒,不几年后,家业振兴了起来。第二条是说,包斯献放弃了科考,在南昌创办了箔坊,从此将生意从省会做到了苏杭一带。
箔坊就是用锡箔纸做成冥币、人马、元宝等供人祭祀,据说起于明洪武(1368—1398)时期,今天来看属于殡葬行业。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江西人口死亡巨大,或许这在客观上,为包家的发达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契机。
这同样可能不是事实的全部。囿于史料的缺失,我们今天已很难对包家的发家史面面俱到,唯独一点毋庸置疑,就是到了包竺峰的时代,包家的生意版图沿着长江徐徐扩展,在地理上西到四川,东到上海,北到汉口、徐州等地,都有了他们的产业,在行业上,除了米行、箔坊等这些家族固有生意,还涉足银行、昌浔铁路、糖作坊、纱号、盐庄、油行、布行、纸行、南货店等,此外,包竺峰还有一些只投资不经营的产业,如在1921年左右与陶家瑶、周扶九、朱仙舫、吴钫、张勋家族等共同投资兴办的久兴纱厂(即后来为人熟知的九江国棉一厂),成为江西近代纺织业的先声。
积三代人之力、经数十年之功,至民国初期,包竺峰家族终于织就了一张纵横发达的商业网络。这张网络的中心是南昌,以后还能扩张到哪里,取决于包家子弟们的努力。

在展览前驻足良久的包凤琪老人

 

世上从来没有常开不谢的花,对于门庭若市的大家族而言,楼起楼塌常常是他们无法逃脱的命运。1923年,包竺峰营建包家花园,1924年,又与人合伙兴建江西大旅社。此时,他除了是包家的掌门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是江西省地方银行行长,站在他背后为他撑腰的,无不是权势熏天的达官显贵。
转折出现在1925年,端倪源自江西地方银行。
江西地方银行成立于1925年7月,其前身是辛亥革命成功后受赣省军政府控制的赣省银行。1926年,为应对军费亏空,江西督军邓如琢下令江西地方银行发行没有准备金的“复”“兴”“隆”钞票(因不同面值上面分别印有“复”“兴”“隆”三字,故称“复兴隆”,又称“江钞”)1300万元及铜圆票400万串。包竺峰无可奈何,只能以三分高利对外吸收存款,以缓解准备金危机。消息放出后,民间钱庄、私人纷纷望利而来,在极短时间内就收入1100万元存款。

包凤琪老人在展厅门口打卡留影

11月8日,北伐军克复南昌,军政府一声令下,以广东中央银行钞票为本位,拒不接收“复兴隆”钞票,遂导致“复兴隆”暴跌,引发挤兑潮,众多储户瞬间家破人亡,酿成近代江西金融史上一次触目惊心的“江钞风潮”事件。
包竺峰处在“江钞风潮”的漩涡中心,他无力也不可能处理好这一事件,最终只能沦为军阀和政客互相撕咬后的弃子。据包凤琪老人回忆,她小时候听家里人说,当时军阀带着大队人马冲进包家花园,用枪顶着包竺峰,就问一句话:要钱还是要人?面对持枪的高压威胁,包竺峰只能选择后者。“江钞”事件之后,包家成了众矢之的,有人砸碎了江西大旅社的玻璃,有人扬言要对包家动手。

包家在台湾的一位后人包英敏(左)

包金坡的第十三女,人称“十三姨”,今年99岁

 
包竺峰从此淡出商界,五年后在汉口家中溘然谢世,终年57岁。1939年,南昌沦陷,包家花园为日寇所据。1928年,江西省府修建赣粤公路南莲段(南昌至莲塘),包家花园被征用。1947年,国民政府在包家花园原址上建设空军研究所。至20世纪中叶,包家花园已基本从地图上消失,只留下一个空落落的历史地名,向后人隐约低语,诉说着那些被滚滚红尘湮没的往事。(完)
*(写于2024年9月初,王令策老师对本文提供了巨大帮助,特为感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

Copyright 2011-2019 by www.nc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地址:南昌八一大道418号电话:0791-86239870
联系及投稿电子邮箱:luntan81@163.com赣ICP备19000874号-1 技术支持 格网科技 浏览量:4980938